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目录 |
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认知学徒制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能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技能的获得和知识的迁移。
认知学徒制克服了传统学徒制中专家思维不可视和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教学脱离其动用情境的缺点,从而将学徒制的优点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将学习者浸润在专家实践的真实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认知学徒制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构元: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其中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知识、启发式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方法包括建模、指导、搭建脚手架、拆除脚手架、清晰表达、反思、探究;序列包括知识技能的复杂性递增、多样性递增、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的策略;社会性包括情景学习、社会性交互、专家实践文化、内部动机激发、合作和竞争。
1、认知学徒制关注的不是概念和事实知识的获得,而是重视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复杂现实生活任务、问题时所关涉的推理过程与认知、元认知策略。
2、将原本隐蔽的内在认知过程显性化——这一过程是专家完成问题求解和现实任务的关键。亦即表现思维过程,使之可视化(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进行观察、重复演练和实践。
3、将学校课程中的抽象任务,内容置于对学生有意义的情景之中。主张学习必须从实际工作环境的社会情景中产生。这种学习是发生在自然情景的社会互动之中,学习者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与应用,理解工作的相关性,并参与专家行为。在将概念与事实知识作为工具运用的过程中,构建丰富的反映概念、事实与问题情景之间的关联网络。
4、在变化的、多样化的情景中,鼓励学生反思并清晰表达不同任务之间的共同原理,从而使学生能独立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 应用到新颖的问题情景中。
5、允许学习者在完成复杂的任务过程中,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通过讨论、角色扮演、 互换及小组问题求解等方法将复杂的认知过程外显化,以促进自我修正和自我监控等元认知技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