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
目录 |
巨无霸指数是指一个非正式的经济指数,用以测量两种货币的汇率理论上是否合理。这种测量方法假定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
购买力平价的大前提为两种货币的汇率会自然调整至一水平,使一篮子货物在该两种货币的售价相同(一价定律)。在巨无霸指数,该一“篮子”货品就是一个在麦当劳连锁快餐店里售卖的巨无霸汉堡包。选择巨无霸的原因是,巨无霸在多个国家均有供应,而它在各地的制作规格相同,由当地麦当劳的经销商负责为材料议价。这些因素使该指数能有意义地比较各国货币。
两国的巨无霸的购买力平价汇率的计算法,是以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的价格,除以另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以当地货币的价格。该商数用来跟实际的汇率比较;要是商数比汇率为低,就表示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低估了(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反,要是商数比汇率为高,则第一国货币的汇价被高估了。
举例而言,假设一个巨无霸在美国的售价为 $2.50,在英国的售价为 £2.00;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 2.50 ÷ 2.00 = 1.25。要是一美元能买入 £0.55(或 £1 = $1.82),则表示以两国巨无霸的售价而言,英镑兑美元的汇价被高估了 45.6%((1.82-1.25)÷1.25×%)。
巨无霸指数是由《经济学人》于1986年9月推出,此后该报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数。该指数在英语国家里衍生了Burgernomics(汉堡包经济)一词。
在2004年1月,《经济学人》推出了Tall Latte index(中杯鲜奶咖啡指数);计算原理一样,但巨无霸被一杯星巴克咖啡取代,标志著该连锁店的全球扩展。在1997年,该报也出版了一份“可口可乐地图”,用每个国家的人均可乐饮用量,比较国与国间的财富;该图显示可乐饮用量越多,国家就越富有。
用汉堡包测量购买力平价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说,当地税收、商业竞争力及汉堡包材料的进口税可能无法代表该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在许多国家,像在麦当劳这样的国际快餐店进餐要比在当地餐馆贵,而且不同国家对巨无霸的需求也不一样。例如在美国,低收入的家庭可能会一周几次在麦当劳进餐,但在马来西亚,低收入者可能从来就不会去吃巨无霸。尽管如此,巨无霸指数广为经济学家引述。
用汉堡包来判定汇率,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为汉堡包是贸易商品 (exchanged googds)。比起非贸易商品而言(例如房子之类),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商品的发展要快得多。所以用汉堡包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汇率水平,显 然失之偏颇。另外,即使不考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异,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消费者对待商品的偏好是不一致的,这也会导致价格的“虚假”。对于非完全浮动汇率的国家,这种指数也是偏离实际均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