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Prizes in Economic Sciences 2012)
目录 |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19时,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研究院颁发,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及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计划,罗斯与沙普利两位经济学家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奖金。
罗伊德·沙普利采用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沙普利分析出一种被称为“盖尔-沙普利法则”的特定方法,以保证总能获得稳定的匹配,这一机制还可对相关各方试图操纵匹配过程加以限制。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对市场的某方产生系统性收益。
埃尔文·罗斯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后,他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帮助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斯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量。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12年度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奖授给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及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他们得奖的理由是“以鼓励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了一个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独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经验性调查一经结合,各类实验和实际设计已经产生出了一个繁荣的研究领域,改善了许多市场的表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对于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获奖有些意外,但对博弈论的获奖不意外。博弈论虽然被划为微观经济学,但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指导意义很大。郑超愚认为,获奖理论更多的是看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打破完美的假设,更加贴近现实,对于指导实际决策尤为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诺贝尔奖正倾向于把奖项颁发给应用性更强的领域。获奖的这两位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是个较为偏的领域,不是主流学科,应该是“机制设计”方面的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则表示,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共有5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分别为: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1996年,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的 詹姆斯·莫里斯和2001、2005和2007,而今又是博弈论学派的,说明博弈论很受重视。
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 生于1951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目前在哈佛商学院担任经济及工商管理乔治-冈德(George Gund)教授。罗斯1971年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运筹学学士学位,随后赴斯坦福大学攻读研究生,1973年获运筹学硕士学位,一年后获运筹学博士学位。离开斯坦福之后,罗斯直到1982年一直在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此后他在匹兹堡大学担任安德鲁-梅隆经济学教授直到1998年,之后他加入哈佛大学并在此工作至今。罗斯是美国杰出年轻教授奖:斯隆奖的获得者,古根海姆基金会会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和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成员。 | |
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 生于1923年6月2日,美国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数学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在数理经济学与博弈论领域有卓越贡献。在40年代的纽曼(Neuman)和 摩根斯坦(Morgenstern)之后,沙普利被认为是博弈论领域最出色的学者。 他的贡献还有随机对策理论、Bondareva-Shapley规则、Shapley–Shubik权力指数、Gale–Shapley运算法则、潜在博弈论概念、Aumann–Shapley定价理论、Harsanyi–Shapley解决理论、Shapley–Folkman定理。...>>详细<< |
年份 | 获奖者名单 |
---|---|
2011年 | 托玛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 |
2010年 | 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
2009年 |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
2008年 |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 |
2007年 | 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和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 |
2006年 |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
2005年 | 罗伯特·奥曼(Robert John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
2004年 | 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
2003年 | 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和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
2002年 |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
2001年 |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