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产业(2.5 Industrial)
目录 |
“2.5产业”是指介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产业,既有服务、贸易、结算等第三产业管理中心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和现代物流运行服务等第二产业运营的职能。
2.5产业不仅仅是产业概念和口号,而是整个生产性服务集中性的表现。真正在2.5产业中注入内涵的东西是:突出生产性服务,构架生产和服务一体化,突破过去产品传统的生产流通方式,以市场发展需要为支持,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体,以研发设计、虚拟工厂为表现手法,从而把整个产业价值链联系起来。
在现代社会, 服务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就业和国民经济总量中的重要成分。同时, 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强有力的推动, 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有了迅速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从工业中分离出来, 大大改变了服务产品的内容、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观念上, 服务的供应在职业等级上属于低下层次, 一般只包括生活服务消费性服务, 这些工作的技术要求不高, 单调重复, 报酬十分有限, 因此,人们倾向于认为它们不是经济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传统的服务和服务业的观念受到了革命性的冲击,, 高技术合量、高知识集聚、高附加价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生产性企业服务替代传统的生活消费性服务,成了当前主要的服务产品或服务的主体。而且由于知识、信息、管理和高技术手段的密集使用,服务和服务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成为反映和判断该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谓生产性服务, 又称“生产者服务”或“生产服务”, 是指在那些作为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过程的投入而发挥作用的服务。生产性服务面向中间用户和最终用户两个市场。生产性服务的覆盖面同生活消费服务业一样广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房地产、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仓储、人事、行政等等。
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在化”。所谓服务生产的外在化, 是指企业内部的服务生产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而去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 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在发达国家,贯穿于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的生产性服务, 其在产品增值链中增值量已经开始超过物质生产阶段所创造的增值量。由此, 生产性服务已经形成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增值的主要源泉, 也是工业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则是商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和效率的关键。服务业,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 在国民经济的价值构成和就业构成中的流量日益增大,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的标志性经济结构。
生产性服务带来了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在生产性服务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要发展2.5产业,就必须走面向国际的道路,把生产性服务的观念始终贯穿于产业定位和发展的全过程中,以市场与客户需要为支持,并在从研发设计到虚拟制造再到市场销售的价值链中提供全程的专业服务。
首先重视通过市场信息的调研,进行产品的研发设计。目前全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虽然都有许多知名企业的研发基地落户,但“2.5产业”要走出这个老套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仅做公司企业研发生产和创新中心,更要成为研发标准的制定者和研发机构的领导者,而这是无法效仿和复制的。
其次,在研发和中试环节后,打造一个虚拟的制造中心,不是象以往那样建造大型批量生产的厂房,而是在产业定位和未来发展进程中,充分理解2.5产业的概念,走进经济全球化的熔炉中,引入一体化生产体系:
全球化:利用全球资源,实现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采购和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加入到其国际生产价值链中。
一体化:形成互相依存、多元渗透、产业链资源整合格局。
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注重质量和功能,走专业化道路,集中资源以加强核心竞争能力。
方 式:以全程服务左右生产方式和交易方式。
前 景:争取产业链核心价值端,将其它业务外包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