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PP(super app)
目录 |
超级App就是平台化的基础App,除去流量分发的工作,还要将自身引擎化来承载各种轻应用的运行,所以底层的支撑能力相比普通App,要求要高得多。也指那些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成为用户手机上的“装机必备”的基础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张,新概念频出,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超级APP”。所谓受益于这些超级APP提供的开放平台,不少开发者和创业团队也将登陆超级App开放平台当做除应用市场之外的另一条推广途径。
各大移动互联网企业提出超级APP概念,给出对超级APP的不同解释。移动互联网供应商给出的答案是:超级APP就应该超级个性化,甚至应该是个性化中的个性化。
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开发者认为“移动应用就要简单直接,专注于解决用户的一个问题”,而用户也觉得产品的复杂不合时宜。但随着整体发展进入高峰,“纯做App”的方式已经问题凸显,比如留存率和使用率。
事实上,用户需要的是服务而不是一个App,他们并不在乎具体的实现形式是什么。 据此可以演绎出的一个观点是:移动互联网整体正在变“轻”,因为有资格“重”的App只在少数。App很重要,但开发维护成本高,已经进入竞争惨烈的红海期;插件或者Web等“轻服务”完全可以替代很大一部分(注意不是全部)NativeApp,而且成本极低。
相比应用商店,超级App 不仅有最基本的大流量/用户量,还能提供丰富的调用场景(提升下载后的使用频度),以及运行扩展架构的底层技术。许多 App 不是做得不好,而是使用频度不高,时间一久就被用户忘了。但如果做的是轻应用,因为上层的超级App 属性就是高频度、多使用场景,只要到了合适的时机,就会自动调用相应的 Web App 或插件,就能“捎着”解决服务的活跃度问题,期间用户从感官上甚至察觉不到手机里运行了另一个进程。
轻应用的发展必须有超级App 的支撑,但反过来说,超级App 也需要轻应用才能完善自身的架构和用户体验。
随着浏览器性能的不断升级,我们也会想提供更强的功能和更酷炫的视觉效果。但这种思路很快就遭到了用户挑战,例如要往某个软件中加A功能,可能50%的用户很喜欢,另外20%的用户很讨厌,但他们很喜欢B功能,最后我们的做法只能是A和B功能都加进去……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做,所有App 最后一定会变得“臃肿”。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考虑,没人排斥“简约”。如何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减轻自身负重是超级App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轻应用就是这个“悖论”的解决方案。“Super App+Light App”这种生态的本质就是一种扩展架构——超级App只保留最核心的功能(比如 UC 的浏览,微信的即时通讯),其他需求则转移出去,变成扩展程序供用户挑选,或用智能的交互方式提示使用。
这样一来,借着服务器后端的轻应用资源池,超级App就能真正化“繁”为“简”了。未来,超级App的能力开放也将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