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营运(Operating capital)
目录 |
资本营运是把企业的全部资源即全部生产经营要素都转化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以获取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资本营运战略则是以资本为营运对象,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保值增值为目标的整体的、长期的谋划。
资本营运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营运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的企业行为。
资本扩张是指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内部积累、追加投资、吸纳外部资源即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使企业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根据产权流动的不同轨道可以将资本扩张分为三种类型:
1、横向型资本扩张
横向型资本扩张是指交易双方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产品相同或相似,为了实现规模经营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横向型资本扩张不仅减少了竞争者的数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支配能力,而且改善了行业的结构,解决了市场有限性与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矛盾。
2、纵向型资本扩张
处于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或者不同行业部门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交易称为纵向资本扩张。纵向资本扩张将关键性的投入产出关系纳入自身控制范围,通过对原料和销售渠道及对用户的控制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3、混合型资本扩张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经济联系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权交易称之为混合资本扩张。混合资本扩张适应了现代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要求,跨越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部门之间的交易。它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适应能力。
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指企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内部某一部门或分支机构转移到公司之外,从而缩小公司的规模。它是对公司总规模或主营业务范围而进行的重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以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收缩性资本运营通常是放弃规模小且贡献小的业务,放弃与公司核心业务没有协同或很少协同的业务,宗旨是支持核心业务的发展。当一部分业务被收缩掉后,原来支持这部分业务的资源就相应转移到剩余的重点发展的业务,使母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开发核心业务,有利于主流核心业务的发展。收缩性资本运营是扩张性资本运营的逆操作。
第一,产品营销是伴随着企业的出现而出现的,但企业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资本营运的相伴而生。市场经济初期,市场发育有限,产权流动困难,资产配置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资本营运不具备市场条件。
第二,企业入市之初本身不具备从事资本营运的条件。当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企业的生存主要依赖产品,不可能在产品营销的同时进行资本营运。
第三,企业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资本营运的观念。观念的形成来自于客观实际。当企业的生存状态尚处于生产观念阶段、推销观念阶段时,企业的中心是生产和推销产品,不可能意识到资本营运的问题。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发展阶段时,企业随着产权的明晰而真正充当市场主体,市场体系的发育不仅催化了商品市场的成熟化趋势,而且促使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这为企业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全面促成人、财、物资源向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生产资本和无形资产转化,企业才有必要和可能通过资本营运把资本投入到社会急需的、报酬率高的部门和行业,以谋求企业的良性循环和最大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才有自我拓展、自我壮大、跃上新台阶的冲动和可能,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有从事资本营运的内在要求和必备条件。
资本营运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发展的,产品营销的发展可能导致资本营运的发生,资本营运与产品营销是顺次出现的,但是资本营运与产品营销并非此生彼灭、依次取代的关系,而是彼此共存相互渗透的关系。资本营运是产品营销的延伸与拓展,资本营运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品营销的持续发展。
(1)企业运作重点不同。产品营销以产品决策为重点,围绕产品制定战略和策略,企业行为是谋求产品价值的实现。资本营运的重点是在于加速时间,企业行为是谋求资本增值。
(2)关注企业资产的角度不同。产品营销关注资产增量投入的多少;资本营运则重视盘活存量,加速存量的流动和重组,以突破原有经营范围的局限,倾注于回报的产品和行业。
(3)在经营着力点上,产品营销着力于企业内部,谋求实现资源自我配置,量力而行;资本营运则是外向型,充分利用社会大协作的宏观环境,以合纵联横、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等方法谋求资本增值。
(4)风险大小与分散风险的手段不同。产品营销的风险来自于产品与市场的互动,企业只要正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和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就可以进行自我保护性的回避风险。资产营运的风险远比产品营销大,一着失手会导致满盘皆输。但是,资本营运在分散风险上则有更多的办法:一方面由若干不同产业支撑企业可分散产业风险;另一方面由若干个投资者合作兴办企业,可分散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