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从众,Normative Conformity
目录 |
规范性从众:指个体为了满足他人或群体的期望而听从他人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处罚。故规范化影响能够导致顺从,个体为了获得认可或避免责难的一种策略,但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态度改变。
例如:等红灯的时候,看见没有多少车,我是不是可以过去呢?当你发现旁边好几个人都在等待的时候,你心里面就会想,不能闯红灯,要遵守交通规则,选择从众,不闯红灯。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Asch)所作的“线段实验”(1955-1956)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一从众效应,一直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阿希让8名被试坐在一起,其中只有第7号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余都是实验助手。实验者向每个人展示两张卡片,一张卡片上有一条线,另一张卡片上有3条线,标明1,2,3。实验者让每个人都判断并大声报告,第二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哪一条线是与第一张卡片上的线段是一样长的实验助手故意做出错误回答,让真正的被试感受到团体的压力,实验的结果是76%的被试至少在一次实验中出现从众行为。这类从众会导致个人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我们将这种从众定义为规范性从众,即指在一种我们有能力判断出正确选择的情境下,由于选择和群体不同,违背自己原先意愿而做出与群体一致的回答而形成的从众行为。[1]
表现出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管场景是模糊还是清晰易控制,一旦发现群体一致做出跟自己不同的选择时便开始怀疑自己心里选择的答案,犹豫一会后,倾向于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
而不从众或很少从众的被试者则是对自己很有信心,只有在情绪不易把握时才发生偶尔的从众,群体性为对其影响不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