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节约流通时间规律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和流通两个过程,任何一个商品不仅要经历生产过程,而且还要经历流通过程。作为在一切有劳动生产的地方和在所有经济领域都发生作用的节约劳动时间规律,在这里就不仅表现在生产领域,也要表现在流通领域。我们把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节约劳动时间规律,称之为节约流通时间的规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经历的时间就是流通时间,它是社会再生产总时间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总时间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此消彼长的。流通时间越长,生产时间就越短;相反,流通时间越短,生产时间就越长。在社会再生产周期已定时,流通时间缩短,就等于生产时间的延长,生产增长速度就快,生产效率就高。生产时间既定时,流通时间减少,就等于生产周期缩短。正如马克思在分析资本流通时指出的,“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所以,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流通时间节约规律是一种客观必然。
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的客观要求,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商品流通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有:商品适销对路;现代化的组织商品流通的技术设施;交通运输业发达,仓储配送业合理,即物流业迅速发展。但是,商品流通业的组织形式和从事商品流通业人员的质与量是否适应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商品流通业之所以产生,正是因为它集中了许多生产者的买卖活动、充分利用了流通人员熟悉市场、熟悉产销情况、熟悉经营管理等有利条件,能够节约流通资金,扩大销售范围,从而能够缩短或节约商品的流通时间,促进生产的发展。事实上,中小集镇、大都市以及传统商品产销关系都是在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的作用下,特别是在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的作用下形成的。今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之所以要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要符合节约流通时间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