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相对估价法就是在市场上找出一个或几个与目标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企业,分析、比较目标企业和参照物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在此基础上,修正、调整参照物企业的价值,最后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其理论依据是,任何一个精明的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他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市场上具有相同性能替代品的市场价格。
根据相对估价法没再使用某一共同变量而获得标准化之后,诸如赢利、现金流、账面价值或者受益,任何一种资产的价值都能够从可比资产的定价中推导得出。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是,运用行业平均价格-赢利比率对某一公司进行估价。在此,需要作出的假设是,该公司与行业中其他公司之间具备可比性,而市场对于那些公司的定价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价格-账面价值比率是运用广泛的另一种乘数。根据这种乘数,相对于可比公司而言,以账面价值的某种折扣而出售的公司将被视为估价过低。用于估价公司的还有价格-销售额乘数,具备相似特征的各公司的平均价格-销售额比率则构成了进行比较的标准。虽然这三种乘数的运用最广,还有一些变量也在分析中发挥着作用——略举数例,价格-现金流比率、价格-股息比率以及市场价值-重置价值比率(Tobin的Q系数)等等。
与探索内在价值的贴现现金流估价法不同,相对估价法尤其倚重于市场。换句话说,假设市场对于各种股票顶敬爱的方式在总体桑是正确的,但在对于个别股票的定价上会出错。还需要假设,通过对各种乘数进行比较,能够确定这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纠正。
贴现现金流估价法和相对估价法都假设市场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纠正其错误,然而,根据乘数和可比公司的标准而挑选股票的人则认为,并非全无道理地,发现和纠正某一特定行业中某些特定股票的定价错误来的更容易和迅速。
根据比率系数的不同相对估价法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 :
1、价格/收益倍数法,也称市盈率法(P/E)
根据市盈率计算并购价格的公式为:并购价格=(P/E)×目标企业的税前或税后收益。市盈率是所有比率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因为首先它是一个股票价格与当前公司盈利情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直观的统计比率;其次对大多数股票来说,市盈率易于计算并容易得到,这使公司之间的比较变得十分简单;最后P/E还能作为公司一些其他特征的代表(包括风险性和成长性)。但是对于收益为负数的公司,P/E的使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又可以采用价格/账面值比率估价法。
2、价格/账面值比率估价法(P/BV)
价格/账面值比率是公司资产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反映了资产盈利能力与初始成本之比。其优点在于首先账面价值提供了一个对价值相对稳定和直观的度量,尤其对于那些从不相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投资者来说,账面价值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其次因为P/BV比率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跨企业的比较标准,所以投资者可以比较不同行业中不同公司的P/BV比率来发现价值被高估或者被低估的企业。最后,即使那些盈利为负数,无法使用P/E比率进行估价的企业也可以用P/BV比率来进行估价。但在P/BV比率中由于账面价值的度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制度,所以很多评估人员不愿意使用这个比率。
3、价格/销售收入比率估价法(P/S)
近年来很多评估人员开始使用价格/销售收入比率,该比率有很多优势:首先它不会像P/E或P/BV因为可能变成负值而变得毫无意义,P/S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甚至对于最困难的公司也是适用的;其次P/S由于销售收入不受折旧、存货和非经常性支出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影响,所以与利润与账面值不同,不会被人为地扩大;最后P/S不像P/E那样易变,因而对估价来说更加可靠。P/S比率经常用来估计网络公司的价值。
相对估价法的评估结果是建立在可比公司市场价值的基础之上,所以它不可避免要受到现行市场偏见或负面的影响。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是要受到市场高估或低估的影响。但也正是其显见的市场比较结果以及易于使用的特点,此法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在国外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假设是该行业中其他公司与被评估公司具有可比性,但可比公司的定义是一个主观概念,所以非常容易被误用和操纵;其次即使找到了一组合适的可比企业在被评估企业和可比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基本差异,而对这些差异作出主观的调整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