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 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
物质性政策分配有形的资源或实质性的权利,或者给目标群体带来物质性的利益或损失。简单地说,就是涉及现实的权益关系问题[1]。
物质性政策的实施要伴随物质资源的投入和消耗,是要付出物质代价来保证实施的一种政策手段。根据政策问题需要解决的程度,符号性政策和物质性政策,将会互相替代。这主要取决于所需解决的政策问题自身发展变化情况。如我国的自行车管理制度,随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减弱,经历了一个由物质性政策到符号性政策的转化过程。随政策问题所需解决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符号性政策与物质性政策的运用和转化,将有利于我们良好地解决政策问题。物质性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急度解决或事关重大的政策问题,它是解决政策问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政策手段。物质性政策的运用,标志着一国公共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成熟程度。对物质性政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国家解决政策问题的基本去向和趋势,了解国家对政策问题认定的态度和动态[2]。
符号性政策与物质性政策随着政策问题需要解决的程度,将产生替代性的变化。符号性政策与物质性政策的相互转化,取决于政策问题自身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经历了一个由符号性政策向物质性政策转化的过程,其中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必须实质性地解决而造成的。认真研究符号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把握国家对政策问题认定和评估的态度,有助于了解国家解决政策问题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都是一种对公共政策的分类方法。物质性政策是指将实际有性的资源或实质性的权利提供给政策受益人,或是将不利的条件价值与损益人。例如工资政策,国家上调公务员的工资就是以实际的货币增加公务员的利益。
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物质性政策分配的是实际的利益或是不理,而符号性政策分配的是没有物资形态或是约束力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