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CCWR)
目录 |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一定区域,其自身的水资源条件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能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水资源承载能力定义应具有以下内涵:
1.时空内涵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时空内涵主要体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水文循环规律的改变与历史变迁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引起的水资源量具有动态特性,以及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具有差异特性。不同的地理空间环境具有明显不同的水文气候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程度以及单位水资源量的开发利用效率也各存差异。 因此,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相同水资源量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
2.社会经济内涵
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而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连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均会不同;同样地,不同的社会经济系统结构也会引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变化。
3.生态与环境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与环境内涵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所承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空间具有生态意义上的极限,也即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个自然生态方面的最大规模。由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极限涵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不超过这种极限为前提。
从以上几关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分析可以引伸出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水资源系统本身特性。水资源系统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体。水资源系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小是其承载能力的内因。也就是说,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首先由水资源系统所能提供的水资源量决定的。
第二类,人类活动能力及意识形态。人类是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资源承载能力(1)水资源利用率。这是决定单位水资源量能够养活多少人日或带来多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是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关键指标。(2)科技进步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等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3)本区域发展战略,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或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水资源承载能力。(4)管理体制和法制。反映人们用水、治水、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思路,有些管理体制或法制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积极作用,有些甚至有消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
第三类,定义“是否可承载”的目标差异。在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之前,要人为确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此时的最大承受能力才是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这是影响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重要方面。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环境承载能力这两个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从用水角度考虑,后者是从水体纳污能力角度考虑。二者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若用水量过多,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水环境恶化,降低了水环境承载能力;反之,若超过水环境承能力,减少了本来可能使用的水资源,从而降低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这就是说,超出这两个承载能力中的一个,都会使另一个降低,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