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机械式决策思维

  	      	      	    	    	      	    

目录

什么是机械式决策思维

  机械式决策思维指长久以来,不大讲究科学思维,在实践中形成了经验式的决策模式,而主导这种经验决策模式的思维方式[1]

机械式决策思维的特点[1]

  机械式决策思维方式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决策主体

  (1)决策者高度集权。“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是其典型的体现。一方面导致决策的灵活性、回应性不够,决策迟缓,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比如2005年底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治理就是个典型的事例。另一方面导致决策脱离实际,这是很多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组织结构属于专注部门化的金字塔。为了实现管理专业化,进行适度的部门分工是对的,但有效管理的要求是分工后能实现积极的协作。部门分工如果过细,必然导致交叉管理。现实中的部门化过细,主要体现为“出一个问题设一个机构”,由此不仅带来部门林立、相互扯皮、效率底下等问题,更主要的是过细的部门分工带来决策的诸多困难:

  第一,一个完整的工作事项被肢解。完整的一条河道会因跨越了城乡而被“分解”,“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七个部门管不好一条狗”等都反映了这样的问题。

  第二,部门的协调非常困难。由于部门分化过细,增加了协调的工作量。因此,“文山会海”就成为党政机构运转的特征,我们在文件中经常看到的“××是基础,× ×是关键,× ×是核心,× ×是中心”等就是各部门折中的结果。

  第三,统一的规划、战略无人顾及。由于管理权被肢解,形成了“弱政府、强部门”的权力分配格局,导致一级政府的统一规划、战略管理、统一协调能力大大下降,同时也带来决策中的“各自为政”和“政出多门”,以及政策执行中的“依法打架”和“各行其是”。整体利益角度的问题因超出了每一个部门的权限而无人问及。

  第四,如果部门再利益化,部门争利、与民争利的问题就难以避免。有利的大家都争着干、有风险或没利的谁都不想负责,相互扯皮、踢皮球、责任推诿的现象屡见不鲜。

  (3)目标取向上,体现为“六重六轻”:“重部门,轻整体”;“重对上,轻对下”;“重短期,轻长期”;“重决策效率,轻决策效果”;“重权力,轻责任”;“重政府,轻社会”。

  2.决策对象

  决策作用的对象永远是被动的、受控制的,没有其意志的表达,也没有其权利的保障,更没有其评价和选择的机会。在决策实际作用效果的承受方面,面对很多制订政策时行政首长“拍脑袋”、执行决策时部门领导“拍胸脯”、出了问题时相关责任人“拍屁股走人”的结果,政策作用的对象只能自己承受相应的危害和后果。而作为政府决策,这种危害和后果往往会是历史性的,不可逆的。

  当今中国社会处于利益矛盾的凸显时期,如果不能调整决策思维方式,整合管理机制,就会使政府常常处于疲于应付矛盾的状态。而“兵来将挡,水来土囤”的被动状态,往往是短视思维的后果;决策不能顾及全面、惠及长远,较少考虑社会责任,往往是机械思维的结果。

  3.决策方法

  (1)先分解,这里往往是整体性缺失的开始,事件的关联性、多维的视角、不确定因素以及人文的因素在这里被忽略。

  (2)制定发展战略的方法是计划。因此,缺少应对变化的准备,没有应急预案

  (3)由于项目的分解,因此,信息的采集来自组织内部。信息的局限性往往造成决策的偏差。

  (4)指导控制上的手段是运用权威,以精英设计代替公众参与,很少顾及公众的意愿,没有专家咨询和民主的参与过程。

  (5)生态意义上的演化是线性增长式的,缺少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1.0 1.1 陈宁.试论决策思维方式的转变(A).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