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暗默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它源自个人的体验,与个人信念、视角及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密切相关。经验、直觉、秘诀、预感等是暗默知识的同义词。也有人把暗默知识等同于隐形知识。
暗默知识源自个人的亲身体验,与个人信念、视角及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密切相关。人们常说的经验、直觉、秘诀、预感等都属于暗默知识的范畴。
暗默知识,做隐形知识理解时,是由英国的物理化学家波兰尼提出的一个概念,相对于自己物理和化学上的成就,这个哲学上的暗默知识被他认为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波兰尼在著作《暗默知识的层次》中认为“我们的认知比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也就是说我们能理解但是却无法表述的知识比已经表述出来的知识要多得多,这也是他对人类的认识进行再思考并且提出暗默知识的出发点。[1]
也有人认为,暗默知识一词被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二位先生首题于《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一书。[2]
《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羡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的作者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两位先生,均有企业与学术双重工作学习背景,对美日企业的发展模式有着驾轻就熟的辨识与深刻独到的理解。此书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论点是提出了“暗默知识”。在日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既是有别于西方,尤其是美国企业基于“笛卡尔两分法”哲学理论的企业研发、制造模式,也是日本企业根植于日本特有知识传统,以此屹立于世界市场之巅,并一以贯之的独特生存发展之道。
该书从日本企业独特的发展理念入手,提出日本企业的成功不是源于其制造能力,是由于它们在“组织知识创造”方面的技能与专长。传统的企业创新仅仅是避重就轻地选择“形式知识”的创新,忽略对“暗默知识”的挖掘,而野中和竹内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创造新知识的理论体系,即经营型组织怎样组织全体成员有系统地创造知识,凹系统地、组织的深挖为逻辑思考所排出、并且难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的经验、直觉、预感、美感等主观认知归纳在内的暗默知识之列作为创造潜在知识的一部分。将“形式知识”与“暗默知识”有机融合、相互转化、促进知识的分亭与创新,进而在创新研发与生产实际中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暗默知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技术维度。包括:非正式和难以准确描述的、体现在“秘诀”这个词上的技能或技艺。
第二部分是认知维度。由心理图式、心智模型、信念和知觉构成,这些内容往往融会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
暗默知识的认知层面反映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意象(是什么)和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应该是什么)。虽然将它们表述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这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式却影响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方式。
暗默知识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具有情境依附性,暗默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的问题或任务情景联系在一起,是对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
其二,具有“非逻辑性”,它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明确的逻辑论证与说明。
其三,具有“非公共性”,不能以显性的常规组织形式加以传递。它是一种或许连知识主体自身都未必能够清晰表达的知识?自然也就不能在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充分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