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智力心理学

  	      	      	    	    	      	    

目录

什么是智力心理学

  智力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心理学,它旨在研究人们的智力现象,主要研究智力的差异性,同时也研究人们智力的相似性。

智力心理学的基础[1]

  科学心理学在1879年得以建立。科学心理学成立之初,智力并没有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直到1905年,比奈西蒙合作编制了智力测量问卷,才引起人们对智力的关注与重视。Spearman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说,认为智力是由“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构成;Thurston提出了智力的多因素说,认为智力包含计算、言语流畅、词语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七个成分J。在20世纪初,研究者以心理学为视角,探究了智力的结构、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奠定了智力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范式的基础。

  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智力测量的伦理性和科学性受到质疑,智力研究一度受到冷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重新意识到智力研究的意义,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研究工作之中。Steinberg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智力进行解构,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Das提出了智力的PASS模型。PASS模型为“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除了理论的突破外,智力与计算机技术相互融合,促成了人工智能的产生。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生产向高度集中化发展,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随着研究内容的拓展与研究范式的增多,智力逐渐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转变为一个重要分支,智力心理学同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一起构成了心理学庞大的体系,一同被人们关注与探究。

智力心理学研究的特征[1]

  1.认知神经研究范式受到关注

  当前,认知神经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工具,FMRI、ERP等技术被广泛应用。Finley等研究发现P300和HRB在儿童认知功能损害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独立评价中的一致率是85%;_3杨战强等以Oddball模式发现P300潜伏期和儿童的PIQ、FSIQ及常识、填图和积木分测验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一0.108~一0.3l6)。一些学者也采用EEG技术,去了解大脑激化程度与智力的关系。例如,Jussives发现男性被试在整个大脑区域其激活程度与韦氏成人智测分数之间呈负相关,而女性被试却与之相反,仅在额叶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2.智力的跨文化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联系逐渐紧密,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到经济和社会条件因素会对被试智力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智力的跨文化研究逐渐兴起。蔡笑岳和丁念友对西南地区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的藏、彝、傣、苗4个少数民族的8一l5岁儿童的智力状况进行测量和考察。调查发现民族杂居地的少数民族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水平都比民族聚居地的高。一些研究者还探究了跨文化条件下智力的影响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一些学者探究了文化适应对智力的影响,发现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性的预测力。

  3.智力研究与教育实践联系更为紧密

  智力心理学的研究在丰富智力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教学实践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启示。一些学者研究了围棋活动对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周斌等通过追踪研究分析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书法练习会对了解自身情绪、经营人际关系、识别他人情绪等情绪智力维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学者还将智力理论迁移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了学科教学与智力开发活动的效率。高学虎将多元智力理论迁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来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要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多途径地利用其智能优势来掌握数学。

  4.智力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智力研究不断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相互融合,衍生出新的智力概念。Steinberg提出了学术性智力;Mayer和Salovey等人划分出情绪智力;Rosenthal等人提出社会性智力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一方面使智力更为具体化,方便了研究的开展。如,情绪智力这有助于人们根据研究情景,将情绪智力与其他类型的智力相互区分。人们可以根据社会智力概念编制成测量问卷,将其作为人才遴选的工具,也可以将其研究成果迁移到生活之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智力心理学研究的不足[1]

  1.文化因素在研究中没有得到合理关注

  在智力研究的过程中,文化因素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其更多的是作为控制变量。每个个体在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在其智力发展与特点上打下文化的烙印。智力研究应该将文化作为一个因变量,关注其对智力水平与机能的具体影响。这是智力研究,尤其是跨文化智力研究的要求与必然。重视文化因素要求研究者具体了解研究对象的文化形态与传统习俗,从而寻找到智力发展的文化根源。为此,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之中,同其一起生活和学习,“零距离”接触其生活环境,系统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

  2.智力的概念被过分泛化

  2O世纪80年代,智力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智力在社会中的功能被无限扩大化,甚至出现了妖魔化趋向。智力概念被过分泛化,继情绪智力、社会智力、学术智力之后,又出现了财富智力、成功智力??智力概念的泛化虽然反映出人们对智力的重视,但是过分的泛化必然导致智力的误用和滥用,给智力研究与智力实践活动带来一定困扰。例如,本世纪初,情商曾得到人们极大的青睐,甚至有人提出了“20%IQ+80%EQ=100%成功”的成功界定。其结果是人们杜撰出诸如“意商”、“志商”、“心商”等空泛概念。这种现象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也误导了社会;不仅对教育界、心理学界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也波及管理学界、文学界、体育界和出版界。研究智力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客观的研究与评价。这才是智力研究者应有的态度与品质。

  3.智力研究范式生态效度不高

  在智力研究中,认知神经范式已经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的手段。但是,这一范式却存在生态效度不高的缺陷。将智力活动还原到认知神经活动,固然有利于揭示智力的生理机制,但是却忽视了文化、社会环境、教育模式等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验的生态效度也会因此而降低,其得出的结果也给智力实践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智力心理学研究应该采用田野法、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实证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4.成人智力研究不足

  长期以来,智力心理学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弊端。一方面,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受到质疑。每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属于自身的认知与人格特点,从儿童与青少年得出了智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年人和老年人。这会带来理论对象的误用,从而影响方法的效用。另一方面,中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智力发展特点应该得到合理的关注。这一特点在我国尤为凸出。我国即将进入老年社会,如何开发中老年人的智力已经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应对社会的迫切需求,智力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大的努力,为中老年人的智力开发与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罗列.智力心理学的源起和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