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目录

什么是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作的总体性长期谋划,即对一定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阶段、原则、任务等总量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和同期内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的全局性协调谋划。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它是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主要包括旅游产业所要达到的数量指标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以及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要求等。

  第二,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途径和手段,即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途径和手段主要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发展、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市场的开拓、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的筹措等。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和旅游企业(景区)经济发展战略。三个层次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全国性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对下面层次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意义,下面层次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根据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来制定。[1]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1]

  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组织逐渐健全,产业地位日益重要,社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旅游饭店数量过多,旅游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陈旧,相关产业相对滞后,与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相适应等。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促使了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指明我国旅游业的长远方向,统筹我国旅游业的全局,保证我国旅游业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1.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考虑旅游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以此来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旅游系统结构相协调的原则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旅游业犹如一个大系统,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交通运输业、文物和园林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就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根据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必须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能,系统的整体利益才能得到维护。从这个原理出发,只有各个子系统(即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通力合作,旅游业这个大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一定要注意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旅游系统结构相协调的原则。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1]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基本国情不同、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因而各国在各个时期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和决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条件。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水平也高,旅游需求也强烈,要求旅游业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内或地区居民旅游需求虽然薄弱,但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吸取外汇,积累资金,而要求发展入境旅游。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即与发展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能对旅游业提供多大的支持。如果经济发展水平高,这种支持就比较有保证;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这种支持就会很有限,从而制约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尤其是考虑战略目标时,必须考虑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会对旅游业提出的要求和能提供支持的程度。

  2.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潜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是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有直接影响。如果旅游资源丰富,品种又齐全,就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各种不同的旅游需求,同时由于开发潜力大,其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也大,因此在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时,其战略考虑也就可以放宽、放远。反之,若旅游资源不够丰富,又比较单一,比如一些岛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就是阳光、沙滩、海水等,其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也会区别于前一类型的国家或地区。

  3.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不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不同,这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旅游产业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要快,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大,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型增长;旅游产业若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其发展速度相对减缓,所需投资仍然较大,但与初期阶段相比将有所减少,而且其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效益,表现为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换,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换;进入成熟阶段的旅游产业,各种基础设施已经配套,各种接待设施也已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较高,产业体系健全,经济运行畅通,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低速度、高效益和高质量,即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效益型旅游产业发展。

  由于旅游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其发展战略也会不同。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任务和要求是创汇,即增加外汇收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在成长阶段,要求同时兼顾速度和效益;而在成熟阶段,由于基数大,发展速度会减慢,主要获取更高的发展效益。

  总而言之,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因素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方面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政策、旅游市场的供需情况等。在具体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深入分析。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2]

  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自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组织逐渐健全,产业地位日益重要,社会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与此同时,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旅游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旅游饭店数量过多,旅游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陈旧,相关产业相对滞后,与旅游业的发展步伐不相适应等。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必须尽快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战略,指明我国旅游业的长远方向,统筹我国旅游业的全局,保证我国旅游业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2]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这一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可概括为“四位一体”。所谓“四位”,就是这个发展战略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型战略、经济新增长点战略、旅游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方面构成,以形成其综合性。所谓“一体”,就是这四个战略集中为一体,要达到国家“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这一战略体系体现了重大而艰巨的体制转变的根本任务,所以它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也正因为这个道理,“四位一体”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跨世纪的长远指导意义。

  1.政府主导型战略

  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

  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体是政府,基础是市场,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局及与市场和企业的多重交叉组合的相互关系。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应有所侧重和分工,以构成完整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系,这也符合旅游大国的特点。

  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念主导、政策主导、管理主导和资金主导等几个方面。参照国际经验,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战略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建立和完善旅游法制体系;旅游管理部门行政地位升格;开征旅游税;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等。

  2.经济新增长点战略

  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把握5个基本原则:①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②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③产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④国际竞争力强,有利于扩大出口创汇;⑤投资回收快,有利于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经济新增长点的提出和政策化,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旅游业的发展,完全符合选择和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5个基本原则。因此,经济新增长点战略就自然成为旅游发展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短期来看,要争取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中期来看,要大力培育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全面发挥作用;从长期来看,要从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旅游强国战略

  中国已经是一个旅游大国,但远远不是一个旅游强国。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质量,目标是大幅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

  旅游发展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构成旅游强国战略的总体框架。价格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是质量的自然延伸,是竞争深化的需要,也是旅游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和战略对策,使得这一战略得以实现,最终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参与世界旅游经济的水平分工,以新的姿态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旅游发展中创造出新的业绩。

  4.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性和世纪性的话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从人类的总体社会生活和长远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的。因此,可以从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各个角度分别阐述,有关的定义有近百种。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是《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主持者于1987年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一是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即无论富国、穷国,富人、穷人,都有生存权发展权;二是要考虑后人的满足,即达到代际之间的公平;三是要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受限度。换句话说,就是要达到天人之间关系的长远协调,而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资源永续利用,核心是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在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管理措施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制度因素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旅游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最后一部分,从长远看,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以上所述的政府主导战略、经济增长点战略、旅游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其实质和重点来说,在整个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政府主导型战略居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经济增长点战略的实质是产业规模的扩大与作用的增强,因为任何功能的变化都必然有规模的因素在内;旅游强国战略的实质是质量的提高与竞争力的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效益,但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简要概括,这四个战略又可称为主导战略、规模战略、质量战略和效益战略。就其内容关系来说,主导是手段,规模是基础,质量是过程,效益是目的;而这四个战略的融合和集中,就是一体化战略体系。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李辉作.旅游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1
  2. 2.0 2.1 杨爱华,苗长川.旅游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