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目录 |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工业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所占比例提高,其次是制造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比例提高,另外还包括人均收入增加,新的生产方法、新产品不断出现,城市化水平提高等等。不难看出,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份额提高,还包括与之相伴随的诸如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经济特征,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而言,也是相对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言。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见,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人类历史上的几次产业革命,都是和先进技术的发明和使用联系在一起的。自第一、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中,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由于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钢铁、机械、煤炭、造船、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二产业的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初步基础,从而使英、法、德、美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过程。
第二阶段,19世纪后半期由于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第二产业内部又分化出电力、汽车、飞机、冶金、化学、石油等工业并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由初级向中级阶段演变。这是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伟大成果。
第三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等广泛应用,因而促进社会生产跃进到一个新时代,即从机械化大生产进入到自动化大生产的电子时代,各种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到本世纪60年代,电子、宇航、原子能、高分子合成工业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标志,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高度化,社会经济在新阶段的条件下实现了现代化。
第四阶段,即目前正在发达国家进行并迅速普及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社会经济由电子时代迈进到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化,生产系统由过去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刚性结构转变到小批量、多元化的柔性结构,产业运动进入到结构的后高度化阶段,也称为空心化阶段。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