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cultural industry quarter)
目录 |
随着文化产业园区在西方城市的发展,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在德瑞克·韦恩看来,文化园区指的是特定的地理区位,其特色是将一城市的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文化园区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工作、休闲、居住)的结合”l。Hilary Anne Frost—Kumpf认为文化园区指的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它提供夜间活动且延长地区的使用时间,让地区更具有吸引力;提供艺术活动与艺术组织所需的条件,给居民与游客相关的艺术活动;提供当地艺术家更多就业或居住的机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另外,Nolapot Pumhiran和Wansborough&Mageean均将文化产业园区定义为一个空间有限和具有明显地理区域,文化产业和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这些集群由文化企业和一些自己经营或自由创作的创意个体组成。园区内特殊活动可包括儿童玩乐的场所、图书馆、开放和非正式的娱乐场地。在这些园区中鼓励文化运用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消费的集中。
在我国,与文化产业园区相关的概念有艺术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出现较晚,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研究也显滞后,主要有一些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界定:祁述裕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由具有相关性的文化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向勇、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将文化产业集群划分为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 ;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多个文化企业或机构共处一个文化区域,形成产业组合、互补与合作,以产生孵化效应和整体辐射力的文化企业群落。
国内至今尚无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统一界定。在以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诠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在此尝试将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界定为:文化产业园区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 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在这方面,John.Montgomery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并以Temple酒吧,Sheffield文化园区,Hindley Street,Manchester北部园区等为例,分析、总结出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
文化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中。
John.Montgomery认为最适合一个文化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非常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
文化园区应该有非常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
成功的文化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文化园区要像物质一样能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也就是说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
成功的文化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代理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
文化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Hans.Mommaas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产业园区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一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到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 ”。
Walter Santagata根据功能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胚胎期,因而对其的分类很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进行划分。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O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l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
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一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等”。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等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性。这类文化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5)地方特色。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产业园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
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由于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这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核心。已有的文献大多从理论依据、产业聚集等角度展开论述。
Keith Bassett 等借鉴城市发展过程中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从成长的起源、阶段、深度、当地集群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内部机构密度和支撑、当前的变化动态等方面,对布里斯托尔自然历史电影制作集群的结构进行探讨; Scott 对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出现集聚的趋势的原因从生产和销售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生产角度来看, 文化产业有五个主要的技术组织上的特征,企业间表现出强烈的相互联结性,结果导致产业集聚成团。从销售角度来看,当地小生产者网络更愿意加入到那些被巨大的文化媒体团块控制的全球销售网络中,结果文化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地方和全球密切联系的有影响的区域。
关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运行模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提法。国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致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和以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美国的产业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主要有私人主办的园区、学术机构主办的园区、公司合营的园区、政府主办的园区。
美国的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 注重集群效应,已形成闻名世界的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等。韩国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
此外,还有文献从专业角度划分运行模式。如从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特点看,一般认为建设生态工业园有四种模式。自主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卡伦堡模式,体现了市场机制在发展生态工业园的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产业共生型生态工业园——贵糖模式, 体现了生态农业与生态工业产业共生这个特点;改造型生态工业园——美国Chattanooga 模式, 主要是对原有老企业进行改造, 从而建立生态工业园区;虚拟生态工业园,此模式更多的是依靠畅通、完备的信息网络和发达的基础交通设施。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倡导以贵糖模式为代表的产业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和以美国Chattanooga 模式为代表的改造型生态工业园。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逐步提升。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 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8 年全球有关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国际贸易额已经占当年全球总商品贸易量的7.16%。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 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 的国家,1997年英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1998 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创意工业”的概念。近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93%,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
在国外,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区、英国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加拿大的BC 省动画产业园区闻名于世。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区在国际电影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5%, 伦敦西区的剧院数占据伦敦剧院数超过40%。文化产业园区影响力的增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城市形象,提升一国或一地的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