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
1848年发表了使穆勒名扬于世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原理》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称《原理》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他没有留下系统的遗产,没有所谓的“穆勒主义”,但是在他出生的200年后,其自由主义思想仍然影响着世人。
目录 |
在《原理》中,穆勒将经济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范畴内,研究了生产和分配的原理。穆勒相信, 自由竞争是必要的,有利于解放有用的社会能量。然而,虽然国家不应该存在太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摆脱所有的责任。穆勒平衡了一个时期以来的科学研 究,并将经济原理和他的实践联系起来。
《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
《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穆勒首先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他继承了前人的基本观点,即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学科,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而,穆勒关于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的性质的看法与前人相比有所不同。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规律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物理的,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对这些性质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制度、道德、心理和人的本性,这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与生产规律不同,分配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的制度,因为某一社会中财富分配的方式取决于通行于该社会的法令或习惯。但是,虽说政府或国家有权决定应该有什么样的制度,可他们却不能任意确定这些制度起作用的方式,它们对财富分配拥有的权力依赖于哪些条件,社会所接受的各种行为方式是如何影响分配的,这些同任何自然规律一样是科学研究的主题。”上述看法为他后来提出对分配制度的改良奠定了基础。穆勒的生产理论大体上包含三部分内容:(1)生产要素论;(2)“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论述的是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3)“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关于生产要素,穆勒继承前人的观点,也把它们归纳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但他比前人更详尽地、在更一般的形式上论述了各种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存在方式、性质和条件。
西方经济学家把《原理》称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直至19世纪末年,这本书一直是英、美等讲英语国家的大学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科书。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 所谓“边际主义革命”对这本书中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挑战,严重地动摇了它的权威地位。但只是在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之后,它的地位才完全为后者所代替。
穆勒自认为《原理》只是综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经济理论的著作。在本书导言中,他说,他的目的只是在于写一本适应现在时代更广泛的知识和新进的思想的“现代《国富论》”。对于李嘉图,穆勒认为他只是对李嘉图的学说作一些补充或引申。虽然《原理》的确祖述了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但恰恰是在结合现代广泛的知识和新进的思想对旧理论加以补充、引申时,穆勒提出了许多他自己的意见。然而,他们却也不能不承认穆勒的意见实际上是折衷主义的综合物。在《原理》中,混合了斯密和李嘉图古典的和以后种种反古典的经济思想。
经济理论的调和折衷主义是公认的穆勒《原理》的特征。追随者认为,这一特征标志着《原理》作为一承前启后的著作,总结了从亚当·斯密起到19世纪中叶大半个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奠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而批判者则认为,穆勒的调和折衷主义只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破产的宣告。
追随者和批判者在论证穆勒的折衷主义特征时,似乎都忽略了《原理》中也应该作为折衷主义一部分内容的、结合理论分析和政策结论二者矛盾的调和论。也许只是为简便起见,我们都称这本书为《政治经济学原理》,而略去实际上很重要的“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的副标题。而恰恰是这个副标题意味着穆勒在写本书时力图把经济学从李嘉图以次的英国经济学家们的教条精神中拯救出来;在经济理论分析中注入大量的对人类福利的关注和容忍的精神;从而对他先 前所服膺的边沁的功利主义和以之为社会哲学基础的李嘉图经济学,作了修正。这一新立场部分是受浪漫主义者的影响,但更多地源于英法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原 理》是在这一转变之后的产物。
《原理》中就出现了接受对现行制度的某些改革的主张,甚至容忍这些改革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对于私人经济行为的干预。这种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新看法 自然形成英国经济界主流的传统。我们可以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穆勒之所以自认为《原理》只期待着成为一本“现代《国富论》”的含义和半个世纪之后出现的马 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看作穆勒《原理》的后继者的论断。我们甚至可以说尔派的机会主义观点和策略思想,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这个经济思想传统仍然 存留于今日的英国经济学界。
因此,在今日,《原理》不但是一本有历史意义的书,而且由于在一种思想体系传统的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它对于了解眼 前国外经济学界的发展还具有某种启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