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支票新闻

  	      	      	    	    	      	    

目录

什么是支票新闻

  支票新闻是指在媒体竞争激烈条件下,新闻单位向新闻线人购买有效新闻线索,向新闻线人以开“支票”的方式支付新闻成本。支票新闻得到业内普遍认同,并不违反西方新闻职业道德。

支票新闻的由来

  支票新闻诞生于20世纪,西方国家把信息资源当作商品买断,新闻的科学语言谓之“独家采访和报道使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其目的是以金钱为杠杆,开展新闻竞争,从而推进新闻事业市场化。在西方,有些小报以披露名人隐私为卖点。为了获得此类新闻,记者拿着支票簿找到与名人有染的当事人,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记者会依据情节的曲折程度而当场签出一张支票。后来这样的现象蔓延到所有新闻线索的获取,人们就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支票新闻”。由此可见,“支票新闻”就是指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给有关新闻当事人或者有新闻线索的人而获得的新闻。

  新闻线人的应运而生是媒体激烈竞争和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结果,而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新闻界,新闻线人职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支票新闻产生的原因

  (一)媒体竞争白热化是“支票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上至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下至《楚天都市报》等地方媒体,从报纸、广播到电视,从党报到都市媒体等全国各级媒体,都相继开设“新闻热线”买新闻线索,追求独家报道。可见,“新闻线人”炙手可热,成了各媒体竞相争夺的资源

  新闻线人热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媒体间大打新闻线索价格战,线索费不断攀高;媒体根据新闻线人提供的线索而采编刊发的新闻比例大幅增加,都市报相继开设热线新闻、新闻11O等版面;出现以此为业的专职人员。

  随着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量的多元化,要求媒体差异化竞争,追求独家新闻是媒体制胜的“杀手锏”,而记者采集信息的信源渠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了防止重大新闻线索漏网,于是,各家媒体通过“悬赏”线人来征集第一时间新闻线索和独家新闻,而部分市民凭着自己的新闻敏感,对身边突发的新闻事件向媒体报料,就可以获得一笔收入,于是,在这种新闻信息买卖双方达成“共振”需求下,“新闻线人”应运而生。

  因此,激烈的新闻竞争是催生“新闻线人”的主要原因,各媒体为了“抢”新闻,不惜设置线索奖金,并不断抬高金额,导致更多的“新闻线人”趋之若鹜,不惜第一时间“抢报”。

  而获得现金奖励无疑是新闻线人提供线索的重要动机之一,特别是对于职业新闻线人,把卖线索作为谋生的手段之一。媒体为了吸引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往往会设置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的“报料奖”,有些媒体甚至还打出“万元重奖新闻线索”的口号。据统计“《新京报》平均每天接听热线200个以上,创刊半月,就开出奖金23450元,最高一天开1500元”。人们可以毫不费力轻轻松松打个电话,将身边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感人事、有趣事告诉媒体,就可以获得高低不等的现金奖励。新闻线索成为新闻线人与媒体交换的商品。

  (二)希望公开发表个人的声音

  这类动机在兼职和客串新闻线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兼职和客串新闻线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事业或稳定的收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为了钱而向媒体提供线索,而是为了向媒体反应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对身边的不良现象通过媒体进行曝光,以达到鞭笞和惩恶,同时,对于身边好人好事借媒体传达给公众,达到扬善和赞扬。

  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而希望通过自己喜爱或信任的媒体公开发表个人声音,进而促使问题得到广泛重视和解决。以希望公开发表个人的声音为动机的背后,或多或少也有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表现欲的驱使。

  甚至,某些线人在与他人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当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利用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干预力,以寻求通过媒体来对事件进行干预,挽回利益。

  (三)寻求帮助

  在群众眼中媒体有较高的社会威望和社会信誉,能够从群众角度出发,关心群众疾苦,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发挥舆论作用,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关注,并使政府部门对问题进行干预,促使问题解决。群众在遇到困难,凭借自身力量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往往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寻求社会帮助。这类动机源自受众对媒体的信任以及对媒体影响力的充分认识。如以下典型事件:

  据成都商报2004年9月19日报道,早恋孩子要求离家租房,无助的母亲打电话向媒体求助。“‘我眼睁睁看着我的女儿一步步走向深渊。我却无能为力,只有向你们求助了’,日前,本报求学热线收到一名绝望的母亲求助,她读高中的女儿小雪(化名)因为早恋而无心读书,甚至离家出走,她希望能帮她找到让女儿‘回心转意’的方法”。

  而该媒体在接到求助后,出于社会责任和关爱,立刻联系有关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对小雪进行心理治疗和救助,帮助她走出了心理阴影,实现了回心转意,消除了绝望母亲的忧虑。

支票新闻的正确认识

  “新闻线人”职业化所催生的“支票新闻”弥补了新闻信源不足,保证了新闻信源渠道更宽广,新闻信息量充足,同时,通过支付少量的成本就获得重要的新闻信息,减少了采编成本,使近几年来媒体扩容增加信息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媒体竞争力。但是,也给我们的新闻传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如果有钱可图,就会有人撒谎或夸大其词。在西方,新闻线人的交易对象主要是记者,这与记者之间的职业竞争有关。有些记者为了个人名利,不惜以高价相互争夺新闻线人的线索。有时为了避免线索流失,没有调查清楚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新闻,致使虚假新闻报道屡屡发生。在我国,同样也要注意防止这类恶性新闻竞争的出现。同时,新闻线人有时也会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而夸大新闻事实,导致传媒的报道客观性和舆论导向因“一家之言”而发生偏离,对社会造成危害。

  据信息时报2003年12月26日报道;2003年12月22日,广州某报两名记者接到报料后,在根本未核查的情况下对公安机关正在迅速侦办的刑事案件进行炒作,将此案“加工”炒作成“‘8男子将1女子按倒沙发由1人实施强奸’,在场近200人‘慑于歹徒淫威都不敢轻举妄动"’等情况,造成严重失实,严重误导了读者,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据警方核实,所谓报料人陶先生实际上是珠海市拱北某迪士高歌舞厅保安部负责人曹某,为贪图该报的报料费便肆意渲染提供“报料”。因此,在利用好新闻线人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对传媒的商业性过分强调,而忽略了其社会责任。

  2.如果无钱可图,很多人就会因此而隐瞒消息,甚至会视而不见。当人们都习惯于从提供消息中获得报酬时,如果没有利益可得,那很多人就会闭嘴,“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会不会有人干,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会大打折扣,为记者的采访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现在已经出现的“职业”报料人就是他们中最典型的代表。当人们把出卖线索当作一种非常正常的事情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时,还会再毫无索取提供消息吗?在新闻线人的人身安全没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环境下,还有多少人会自告奋勇充当新闻线人?

  3.“支票新闻”容易滋生记者的惰性和依赖性,使记者呆在办公室里等线索,有了线索再去采访。常言道,“新闻是跑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记者的任务就是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并予以及时客观的采访报道,这就需要记者主动去找线索,挖掘新闻。而既然可以通过付费来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们就有可能失去进取心,不主动去“跑新闻”,而是坐等新闻。

  4.“支票新闻”可能降低报道本身的质量,影响新闻的真实性。首先,大部分新闻线人没有经过培训、缺乏新闻专业知识,也缺乏新闻职业道德意识,甚至很多没有多少文化,他们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误导媒体,片面夸大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提供虚假或者片面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其次,当新闻媒体已经付钱开始采访时,由于记者没有深人第一现场采访相关的当事人,无法准确核实新闻真实,同样,对新闻的整体事实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曲解。如果记者不去第一现场仅通过电话核实,一旦报料人提供的信息部分失实甚至子虚乌有,新闻的真实性会出现偏差,影响新闻的质量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 柯根松.从“新闻线人”看“支票新闻”诞生[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