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客户授信限额

  	      	      	    	    	      	    

客户授信限额(Customer Maximum Credit Quota; CMCQ )

目录

什么是客户授信限额

  客户授信限额是指商业银行客户债务承受能力和银行自身的损失承受能力范围以内,所愿意并允许向客户提供的最大的授信额。核定客户授信限额除了要求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以外,最主要的是要看商业银行主观愿望是否愿意向客户提供该项授信业务。

客户授信限额的制定因素[1]

  制定客户授信限额要从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其一是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其二是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商业银行给予客户的授信限额不能超过客户本身的债务承受能力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而对某一单一客户还要考虑商业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往往使人不知所云。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单一客户除非出现非常极端的情况,他所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对于商业银行整体而言都不至于导致商业银行的违约。但这并非意味着商业银行愿意为该客户承担这一损失。这是由于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该客户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取决于该客户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预期收益的多少。只有当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的损失时,商业银行才有可能接受客户的申请,向客户提供授信。这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对每一个客户提供授信业务时都要衡量该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是否愿意为预期收益承担可能的损失;而且,这一损失是否会超出商业银行的预期即商业银行愿意为该项授信业务所承担的损失。

  下面我们先从客户债务承受能力这个角度考虑如何确定客户的授信限额的问题。我们在前面谈到客户的整体评价时已经提到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资信评级以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判断该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由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仅银行可以选择客户,客户也可以选择银行。所以,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在几家商业银行开户并取得授信。因此,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的授信时还不能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业务一并加以考虑。或者说,要考虑在当前客户的资产负债比情况下,本行的市场占有率和目标占有率,所以,客户授信限额的计算方法应该是:CMCQ=MBC-在其他银行的授信额;或者,CMCQ=MBC*本行对该客户的市场目标占有率。

  上述两个公式的区别在于前者只考虑了当前的情况;而后者着重考虑的是商业银行对未来的市场目标预期,它更多地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主观意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商业银行在确定客户的授信限额时是否允许以主观意志来确定。从理论上讲,只要决定的授信限额小于或等于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具体数值如何确定完全可以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因为,这也是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一种体现。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在决定客户的授信限额时还要受到商业银行政策因素,例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的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当上述各类因素为正面影响时,对授信限额的调节系数大于1;而当上述各类因素为负面影响时,对授信限额的调节系数小于1。

  确定客户授信限额除了要考虑客户本身的最高债务承受额,还要考虑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损失承受能力用“客户损失限额”表示。它代表了商业银行愿意为某一具体客户所承担的损失限额。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为客户承担一定的损失,首先,是源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其次,是由于客户还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收益。而且,这一收益与可能的损失达到了某种平衡关系。从理论上讲,客户损失限额是通过商业银行分配至各个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经济资本在客户层面上继续分配的结果。

  由此,商业银行在对单一客户提供授信业务时,要受到两个方面的限额限制:其一是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和商业银行的授信政策决定的客户授信限额;其二是根据商业银行的损

  失承受能力决定的客户损失限额。当客户的授信总额超过上述两个限额中的任何一个限额时,商业银行都不能再向该客户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业务。

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管理

  第一步,根据总行关于行业的总体指导方针和集团客户与授信行的密切关系,初步确定对该集团整体的授信限额;

  第二步,根据单一客户的授信限额,初步测算关联企业各成员单位(含集团公司本部)最高授信限额的参考值

  第三步,分析各授信单位的具体情况,调整各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同时,使每个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之和控制集团公司整体的授信限额以内,并最终核定各成员单位的授信限额。

  由于集团客户内部的关联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其进行授信限额管理时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统一识别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2、掌握充分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3、主办银行牵头,协调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 周玮;杨兵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要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