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

  	      	      	    	    	      	    

目录

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简介[1]

  弗里德曼与施瓦茨于1963年出版了《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一书,通过对美国近百年货币史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分析了各种主客观因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推导[2]

  根据相关定义有以下公式:货币存量(M)=通货(C)+活期存款(D) 基础货币(H)=通货(C)+总准备金(R) 总准备金(R)=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d)+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Rt)+超额准备金(Re)

  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分析,现代社会的货币存量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另一部分则是银行的负债,即银行存款,当中既包括活期存款,也包括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如设M为货币存量,C为公众所持有的通货,D为商业银行存款,则: M=C+D 在货币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货币可为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之的高能货币,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二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与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如以H表示高能货币,R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 H=C+R 以(M=C+D)除以(H=C+R)。 得 \frac{M}{H}=\frac{C+D}{C+R}=\frac{\frac{D}{R}(1+\frac{D}{C})}{\frac{D}{R}+\frac{D}{C}}M=H \times \frac{\frac{D}{R}(1+\frac{D}{C})}{\frac{D}{R}+\frac{D}{C}} 如以m代表 \frac{\frac{D}{R}(1+\frac{D}{C})}{\frac{D}{R}+\frac{D}{C}} 则: M=H\times m 式中,m为货币乘数

  由上述货币供给乘数模型可知,货币存量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①高能货币币H;②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的比率D/R;③商业银行的存款与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的比率D/C。上面的第二、第三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货币乘数。在高能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这两个因素就决定了货币存量。

  由此模型可知,决定货币供给的经济主体有三个:一是货币当局,它决定高能货币H;二是商业银行,它决定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D/R;三是社会公众,它决定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

参考文献

  1. 成力为.货币银行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
  2. 廖奕.金融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