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即“平方根定律”(square-root rule)

目录

什么是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于1952年创造,将利率因素引入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而得出的货币需求理论模型,论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的观点,从而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1]

  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间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

  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

  1、人们收入的数量已定,间隔一定;支出的数量事先可知且速度均匀。

  2、人们将现金换成生息资产采用购买短期债券的形式,他们具有容易变现、安全性强的特征。

  3、每次变现(出售债券)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变现数量都相等。

  鲍莫尔平方根公式:M=\sqrt{\frac{tcy}{2r}}

tc=现金和债券之间的交易成本
y=月初取得的收入,比如工资
r=月利率

  鲍莫尔模型的结论:

  1、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正比函数,弹性为0.5。

  2、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反比函数,弹性为-0.5。

  凯恩斯理论中,交易动机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与利率无关。鲍莫尔发现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函数,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鲍莫尔认为,任何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以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间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由于现金不会给持有者带来收益,所以应将暂时不用的现金转化为生息资产的形式,待需要支用时再变现,只要利息收入超过变现的手续费就有利可图。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收益越大,生息资产的吸引力也越强,人们就会把现金的持有额压到最低限度。但若利率低下,利息收入不够变现的手续费,那么人们宁愿持有全部的交易性现金。因此,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不但有关,而且关系极大,凯恩斯贬低利率对现金交易需求的影响并不符合实际。

鲍莫尔模型的运用

  合理现金持有量的理论模型~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从存货理论出发,认为公司用于商品交易的现金余额不仅与公司的商品交易规模有关,而且与机会成本市场利率有关。该模型属于现金余额的优化模型,对于公司关于现金余额的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模型的分析思路如下:

  公司期初的现金余额为C,期末的现金余额为0,期间平均现金余额为C/2。机会成本为年K。年交易额为T,每次买卖证券需要的费用(管理成本)为F。

  总成本由两个部分构成,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机会成本为(C/2×K),交易成本为(T/C×F)。总成本为:

  (C/2×K)+(T/C×F)

  为了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可以得到:

  C^*=\sqrt{\frac{2TF}{K}}

  C * 为期初现金最佳持有规模。

  平均现金持有规模为\frac{C^*}{2}

  本理论模型有两个缺点:一是该模型严格假定公司有一个恒定的支付频率,而大多数公司都没有一个恒定的支付频率;二是该模型假定公司在计划期间没有安全库存,而事实上大多数公司都有安全库存

鲍莫尔模型的评价[2]

  鲍莫尔模型对西方货币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众多学者在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问题时都论及该理论,对它的褒贬不一。

  对该模型的肯定之处是,以为该模型从人们保持适度的现金用于交易,而将暂时闲置的部分用以获利这个常见的现象出发,得出交易性货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影响的结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重要发展。

  另外,该模型的结论还可应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因为国际储备如同经济单位的现金存量,也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因此国际储备不必与国际贸易量成同一比例增减。并且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用一种普遍的国际货币,可以节省国际支付的交易成本。

  对于上述鲍莫尔模型,也有不少批评意见。比如认为模型忽略了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货币界定、支付制度和条件、金融创新等,致使模型有失偏颇;有的否定模型的定性理论假设;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模型的数量关系描述不准确,认为货币需求对交易量的弹性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这个变数的具体数在0.5和1之间。

参考文献

  1. 杨小勇, 唐艳.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决定[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
  2. 盛松成. 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述评[J]. 学术月刊,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