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地质旅游是指以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作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一种主题旅游。它包括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以及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迹,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
地质旅游在欧洲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旅游活动,但在我国仍然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且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我国地大物博,地质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05年,我国已先后申报了85家国家地质公园和12家世界地质公园。根据《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地质旅游资源可分为35种,如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岩石、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古人类遗址、溶洞等,因此我国具备开发地质旅游良好的基础条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游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追求旅游的高层次性、高知识性、高质量性。地质旅游作为一种集科普性、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旅游方式正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喜爱。
开展地质旅游可将地学知识融于旅游资源中,使旅游资源更具生命力。旅游景点具知识性、趣味性,能提升旅游层次、质量,可很好地满足游客求新求异、追根究底的心理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地学知识的普及,发挥地学知识的实用性即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地质旅游还有利于激发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地质遗迹的保护及其环境的改善,甚至促进整个社会生存环境的改善及其可持续发展。
1.地质旅游的扶贫功能
地质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可以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举措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国众多的矿产资源分布在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例如我国南方成片发育的岩溶地貌的地区,人口约1.5亿之多。岩溶地区具有独特空间意义,它既有丰富水力、矿产和景观3大优势,又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典型区域。我国大多数矽卡岩型多金属矿产产于上述地区,除了铁、铜、铅、锌、汞、锑等金属外,还有许多准宝石级的矽卡岩矿物,如石榴子石、绿柱石、黄玉、电气石、水晶等,过去常把这些矽卡岩矿物当成废石抛弃。其实他们都是宝贵的岩石矿物资源,是贫困山民的一笔财富,可以利用其加工成玉石工艺品和观赏石,制成旅游商品或特色纪念品。希望有远见的矿山经营者利用现有的部分矿山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同时,开发周围的山水风光,发展成矿山风光旅游景区,藉此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消费,促使贫困地区的民众和地方财政脱贫致富。
2.地质旅游可以延长矿区寿命
国家为建设一个矿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交通、生产、生活设备。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个矿山的矿石储量再丰富,也有一天会被采光。资源一旦枯竭,所有的设施功能也就结束,矿山从此衰落,多么可惜。如果从现在开始,各级领导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角度拓展思路,有计划地将部分矿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观费陛的地质体其价值远远超过矿石本身的价值)。旅游资源是不会轻易消亡的,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只要有足够的可观赏的内容,加上不断的维护、拓展、创新和优良服务,纵然矿石采光了,矿区的寿命还是可以延续下去。由于矿区前期建设的各项功能比较齐全,部分转化为旅游功能时,又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和见效快的优势。
3.地质旅游具有和谐社会的功能
由于历史的原因,矿产部门自恃矿产是国家财产,开矿是国家行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应无条件支持。而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山民则认为,矿产部门在自家门口开矿,自己应该得到经济上、物质上的补偿。所以明里提出要求,暗里有所行动,为此双方发生矛盾,大小摩擦时有发生。如果当地政府与矿产部门合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共同策划,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矿山风光旅游产品,双方通过协商合理分配利益,就可以既不影响开矿主业,又增加一条生财之路,还为当地经济增添新的内容,带旺地方经济,解决部分山民就业,改善群众生活。共同的利益必然密切双方的关系,也实现社区和谐久安。
4.地质旅游具有普及地学知识的功能
地质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旅游。地学的神奇奥妙可以激发旅游者,尤其是青少年探索大自然神秘魔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旅游者每参加一次地质旅游,每到一处,目睹一切瑰丽的自然风光、地貌组合、闪光的矿石、千姿百态的奇石,心里总会在问,是什么力量创造如此的大千世界,也总希望探个究竟。其实这种种自然景象都可以用地学加以解释。遗憾的是,许多景区的导游在介绍景物时,往往就景论景。无话可说时,便无中生有地编造神话,且这个神话还可以千篇一律地套用到类似的不同景区。随着游客品位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的深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旅游组织者应该承当传播科学知识的责任,用地学的知识解释景物的成因,满足游客乐中求知的高层次要求。因此,每一个地质旅游景区,便成为普及地学知识最生动、最直观的天然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