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竞争力(Sustainable Competitive)
目录 |
可持续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包含五个基本含义:
第一,从战略的角度来讲,企业拥有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应该是以可预见的未来作为时间跨度的。“可预见的”说明企业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时间是有限期的。这一时间的跨度在企业经营中是可控的;
第二,企业要统筹兼顾。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不仅包括在时间上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相互协调,而且还要在空间上充分考虑到企业在某一发展时期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三,企业竞争力所涉及的产业,是竞争的和开放的市场,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
第四,企业竞争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从动态的和长期的角度看,两者具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
第五,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它具有长期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尽管一些偶然因素之所以会发生作用往往有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深刻原因,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
企业增长、企业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三种常见的企业成长范式。由于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造成了企业成长范式转型的时间约束,不同的企业成长范式就大致决定了企业的不同命运。从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成长范式的路径依赖性更趋明显。
企业增长是指企业利润的增长,企业发展是指企业盈利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主要表现为企业素质、活力或效率的提升。企业增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企业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企业发展既是数量概念,又是质量概念;企业增长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前提和结果,企业发展是企业增长的动因和手段,一般说来,没有企业增长就难以实现企业发展,同样,没有企业发展,就难以实现企业增长。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和创造财富的组织,其所从事的创造财富事业在一个较长期的时间内,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持续地取得不低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需求。
企业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能够保持的长期而稳定的竞争能力,这种竞争能力不只为企业赢得短期的竞争优势,而且能够使这种竞争优势长久的保持下去。可持续竞争能力表现在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地位、长期的强势利润回报、核心竞争能力在时间和高度上的延展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竞争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可持续竞争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1)从企业增长的角度看。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的增长,在企业财务上体现为可持续增长率。
(2)从竞争优势上看。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克服短期的竞争优势中存在的短视现象,使企业从战略层面看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发展的快,死的也突然。
(3)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企业如何合理节约和利用以及发展资源的一个重要问题。自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科技(包括管理)的发展,资源概念获得了发展,核心竞争力成为资源的代名词。戴维·J·科利斯在《凭借资源展开竞争: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战略》一文中指出:“如果公司掌握着有价值的资源,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或成本更低地开展业务,那么,最终公司会拥有竞争优势,不管公司掌握的资源是什么。”“鉴于所有资源都会贬值,有效的公司战略需要不断投资以保持和维护有价值的资源”或者“对资源进行升级”。
(4)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创新使企业的生命超过企业产品的生命。如果一个企业一成不变地生产某产品,则该企业会由于产品的周期性需求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特征,即出现成长、成熟、老化和死亡的阶段性变化。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其掌握的资源不断创新而避免企业的周期性变化,创新是一项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其结果是使企业的整体寿命延长,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5)企业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它是指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保持良好的、持续的发展势头的能力。这种良好的发展体现为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任何有失偏颇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都只能是暂时的,甚至可能给企业日后的发展带来隐患。要使企业的发展得以持续,发展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可能含有主观因素,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因素也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各种分类方式中所采用的概念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但是,像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企业竞争力研究最终还是要构建一个具有简明逻辑构造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将复杂的事物排列组合为可以把握的因素,并且对这些因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类因素,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者可以形成的各种“关系”。广义的“关系”包括有关各方面的“环境”。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涉及的关系可以包括:
①经济社会及政策环境,包括本企业所在地的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文治安环境、产权安全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
②企业所在产业的状况,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还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高盈利产业、高增长产业还是低盈利、低增长产业?例如,一般认为,中国的纺织、玩具、家用电器等产业中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化工、航空等产业中的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的理由就是,前者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者则是中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类因素,是企业在产品市场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现有超额利润的来源,表现为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它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已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反映了企业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包括财务类、盈利类、增长类等各项指标。
第三类因素,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资源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一种潜在的竞争能力。这种潜在的竞争能力是指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化的结果,它是增强从而最终提高企业创造并获得财富能力的潜在实力。
企业核心能力研究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学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企业是能力的集合体;核心能力是企业拥有的主要资源或资产,是能为人们共同感受到的社会智力资本,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能力是无形的,基于知识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扩展其用途、表现其价值;能力不仅包括企业的技术诀窍,更包括了企业的组织文化、学习、革新和企业家精神。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与开发能力,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方面,其中基础研究既能扩大科学知识领域,又能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奠定基础,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应重视基础研究,大公司尤其如此;应用研究是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有明确目的性的创造性研究,是连接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桥梁;技术开发则是利用前述的知识和研究,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有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工作进行实质性改进等而进行的系统性科技活动。
②企业战略规划的能力,包括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文化、战略性共识、经营战略与技术战略整合程度以及长期化行为倾向等。
③组织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并保证企业能对客观变化的环境做出应对策略,从而能在变化莫测的环境里随机应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④企业制度,包括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等。企业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普遍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它又极其重要,只有建立了规范的企业制度才能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般地说,企业和外部市场的关系处于最外层,它是形成企业竞争力十分重要的条件,可以增强或者削弱能力,实现或者损耗资源,可以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上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外部市场的显性竞争能力是企业内部能力的延伸,是形成优势关系的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处于较外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最主要的资源,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决定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居于竞争力因素的最里层,它也是企业拥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