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控制系统,所以必然存在着反馈问题。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又构成新的原因、新的结果……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架起了桥梁。
反馈是与前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对已经执行的操作行为指示或者说是回应,现代科学技术中反馈被认为是一种信息的返回。
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作用,不是各有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功能目的,所以反馈又在因果性和目的性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面对着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这就是现代管理的反馈原理。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前者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后者则使其影响减少。反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对客观变化做出应有的反应。在运用反馈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控制时,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系统所给的目标是一个常量,这样的控制叫“简单控制”;系统所给的目标是一个随时间而变的函数,那么,这样的控制称为“程序控制”;系统给的目标是一个随其他变量而变的函数,这样的控制称为“跟踪控制”;如果系统给的目标是达到某一函数的极值,这样的控制就是“最佳控制”。在现代化管理中,均运用反馈原理,从而显著改善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驱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自激发展功能,促进企业良性循环。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探索,从理论到实践,有关各界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体制、经营机制、管理制度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公司化改造,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建设,强调搞好国有企业要贯彻“三改一加强”。
党的十五大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确定为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号召“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到二十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然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从总体上看仍未取得成功。
理论的假设前提:1、人具有为公众谋利益而希望得到公众承认、拥护和回报的欲望。2、公众为了维护和提高自身利益,本着舍小取大的原则能够形成一定的组织和法则。
一般而言,系统自然存在着始端对中间及末端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实践当中,人们为了改善系统功能,往往建立一定的反馈环节,形成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就是为了改善经营管理,在满足特定反馈条件时,经一定的反馈周期和反馈途径,由系统末端发出脉冲式的利益流作用于系统始端,强化始端功能,进而强化中间功能及末端功能。
整个系统功能提高后,一方面会降低系统利益的损耗,另一方面会从市场上获取利益增量,两方面利益之和大于反馈利益。因此,不仅可以补偿系统末端的利益,还可以增加其利益。系统末端利益增大后,反馈利益会相应增大。依次循环,系统功能会逐步提高,系统利益会逐步增大,这就产生了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
一般而言,系统利益增大的过程会首先表现出递增规律,待系统末端的整体利益水平达到社会所能接受的最高水平时,系统利益增大的过程会表现出递减规律,系统利益会缓慢趋于社会所能容纳的上限。
就企业管理系统而言,企业的经营者可以作为系统的始端,广大职工可以作为系统的末端。广大职工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努力。为了维护和提高本身的利益,广大职工可通过职工持股会或代表大会确定一定的反馈条件、反馈种类、反馈途径、反馈力度和反馈周期,激励和约束经营者,从而形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反馈原理在管理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要使反馈原理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决非易事。为了使反馈原则真正有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接受部门
与传统的管理活动相比,现代管理活动在信息工作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信息量急剧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内外因素更为众多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常常变化难测;第二,对这些信息收集在质、量、时间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第三,信息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获取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常常是导致成败的关键。
及时有效地收集和接受组织系统内外信息,是开展反馈活动的前提,是有效应用反馈原则的基本要求,没有及时准确地接受信息,反馈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实现组织目标对信息的收集和接受在质量和时间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要努力加强信息的接受活动,一方面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接受部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接受设备先进性等手段,加强信息接受的科学性,为反馈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分析综合
初始管理信息至多是某一方面情况及其原因的客观说明以及建议等等,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其中包括去伪存真,对照比较,分门别类等措施,以把握“计划出入”和“行动偏差”,分析其原因,以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信息资料。
有效反馈
欲使反馈有效,必须做到:及时发出反馈信息;给反馈人员以相应的权力和条件;让全体有关人员理解反馈的意图和必要性;确定有效的反馈方法、途径、步骤等等。
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反馈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关键一环。它直接检验决策机关的指令是否正确,为领导者提供指令修正、完善以至撤销的依据。因此,做为一个领导者,必须重视运用反馈原理加强领导和决策工作。
在运用反馈原理加强领导和决策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事物的多样性,要求人们必须以多信源出发,尽可能多地去捕获信息。作为领导和决策机关,为了实施正确的领导,也必须广开信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力求捕获反馈“全息”。这样,才能根据大量反馈来的信息,检查、调整或者修正原来发出的指令,而实现卓有成效的领导。
信息是靠信道传递的,没有相当容量的信造反馈系统,也就不能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量。为了做好领导工作,必须建立多渠道的敏感的信息反馈网络。既要远级反映情况,又要提倡越级反映情况;既要重视机关收集的信息,又要鼓励广大群众参加信息反馈;既要通过电话、电报、文件获得信息,又要亲自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领导者应建立自己的联系点,广交方方面面的“朋友”。总之,要广开信道,增强反馈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信息的价值和生命在于真实。如何减少原始信息传递中舶失真,是信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见的失真情况有:(1)放大失真。比如对成绩和缺点,无论是夸大哪一面,都会使事物的本来面貌发生歪曲;(2)折射失真。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由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3)模糊失宾。有的信息只是“大概”、“可能”、“据说”之类,模棱两可;(4)滤息失真。这是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由于分析、结合、筛选不当而引起的失真。失真是运用反馈信息的大忌。防止失真要解决两个问题:(1)领导者要能“纳谏”,鼓励下边讲宾话,尤其鼓励对决策提出反对意见;(2)要提高分析、识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及时地发现、辨证地分析、综合的运用反馈信息。
反馈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要使反馈原则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决非易事。为了使反馈原则真正有效,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一)建立灵敏的信息接受部门
与传统的管理活动相比,现代管理活动在信息工作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信息量急剧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内外因素更为众多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常常变化难测;第二,对这些信息收集在质、量、时间上有着更高的要求;第三,信息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日益增强,能否及时、准确、充分地获取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常常是导致成败的关键。
及时有效地收集和接受组织系统内外信息,是开展反馈活动的前提,是有效应用反馈原则的基本要求,没有及时准确地接受信息,反馈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实现组织目标对信息的收集和接受在质量和时间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要努力加强信息的接受活动,一方面建立高度灵敏的信息接受部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接受设备先进性等手段,加强信息接受的科学性,为反馈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可靠保证。
(二)加强对初始信息的分析综合工作
初始管理信息至多是某一方面情况及其原因的客观说明以及建议等等,要求管理者必须对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其中包括去伪存真,对照比较,分门别类等措施,以把握“计划出入”和“行动偏差”,分析其原因,以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信息资料。
(三)实行适时有效的反馈
欲使反馈有效,必须做到:及时发出反馈信息;给反馈人员以相应的权力和条件;让全体有关人员理解反馈的意图和必要性;确定有效的反馈方法、途径、步骤等等。
我国在管理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反馈不良的问题。其表现:
一是信息来源少;民主不健全,言论阻塞,结果下情不能上达,致使有的领导者不明下情,不明真情。
二是感受器少而不灵。没有健全的反馈系统,智囊团、咨询机构的建设被忽视。
三是信息传递损失大。有的地方管理层次过多,层次之间扯皮多,层次之内摩擦多,信息就在扯皮和摩擦之中失真理灭。还有的地方在管理上条块分割,条条隔离,多头领导,各自为政,以至各种信息互相干扰,结果“上面多头多脑,下面昏头昏脑”。
四是缺少高效的分析系统。有些咨询机构只是一个给领导写总结、写发言稿的班子,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加工处理反馈信息上。
五是决断无力。有的地方权力过于集中,使得下属不少机构只能上传下达,对应该决断的东西,不能决断;有的地方权力过于分散,七个人八个主意,议而难决,决而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