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医疗缺陷是医疗问题、缺点、差错和事故的总称,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过失和医疗缺陷都不能与医疗事故划等号。医疗缺陷多发生在检诊、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是医疗质量较低的客观体现,它反映出医疗服务体系处于功能不佳的状态。
1.医务人员个人素质
主要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知识技术缺乏有关,如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和落实规章制度,治疗原则、措施、方法失误,与患者沟通不及时或方法不当等等。
2.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严,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管理不佳,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等。
3.外部因素
病人个体特征不典型,配合程度较低,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行政执法不严等。
1.全面质量管理
保证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即每个岗位、每个流程、每位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使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这是降低缺陷率,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也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2.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医院建立医疗、护理缺陷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院长、医务处主任和护理部主任及临床、医技部门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办法为依据,进行具体的质量缺陷管理。各科室建立医疗缺陷管理小组,负责全面落实相关工作。
3.“六种病人”管理前移
部分医院从实际出发,将疑难病人、危重病人、二次手术病人、有纠纷倾向病人、医源性创伤病人、特殊病人称之为“六种人”。医务处人员参加临床晨交班,在第一时间掌握“六种人”信息,并早期介入“六种人”的协调和处理,把很多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4.建立积极有效的防范预案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让有关信息在更多的医务人员中实现共享,降低或杜绝有可能出现的医疗差错。医院应将临床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些缺陷,特别是容易忽略的细节制定出详尽的防范预案和制度,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确保医疗安全的落实。
5.持续改进细节管理研究
要注重细节管理在医院安全工作中应用的研究,对在诊疗、药品、护理、后勤、保安、流程质控,预防商业贿赂等方面应做的细节工作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如对危重病人在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环节上,应建立快速有效的急救服务体系,病人人院后5分钟内得以有效处置,院内紧急会诊1O分钟内到达,保证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急救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增强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优化、细化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服务环节,在医院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某种安全缺陷,及时弥补,不断改进。
6.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目前,医疗缺陷和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其中与医疗管理职能部门对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力度不够有关;不少医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检查大都流于形式,对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的督查措施落实甚少。可喜的是,有些医院建立了由分管院长、医教处和临床专家组成的医疗质量监督小组,每月检查临床三级查房质量、病历质量等环节质量,检查医疗缺陷和医疗纠纷投诉等情况,并将其结果与终末质量结果纳入科主任绩效考核制度,与奖金挂钩。同时加大对医疗纠纷投诉中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