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explict memory)
目录 |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或无察觉记忆(unaware memory)。
Graf和Shaeter首先提出内隐和外显记忆的术语,他们认为外显记忆是对过去记忆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而内隐记忆是一种对记忆无意识的间接测试,因为被试无须意识到他们的在测试中的反应和记忆有关。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属于外显记忆,而图片命名、词干补笔、单词确认等属于内隐记忆。由于对于内隐记忆的研究开始得比前瞻记忆和错误记忆早,所以关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也阐释得比较清晰,下面将从加工特点上的不同和双向实验性分离两个角度谈谈两者的相互独立性。
大量实验证明了Roeidger的观点。Jacoby和Dallas的实验表明是否对单词进行有意义的精细加工对再认成绩有影响,而对单词确认启动效应无影响。Parkin和Ruso发现分散注意对词干补笔和残图补全无影响,而严重影响回忆和再认成绩。还有改变学习和测验时刺激材料的知觉特征(比如:字体,呈现时声音的特点)都会影响内隐记忆,而不影响外显记忆。
双向实验性分离指的是可以找到某种变量影响外显记忆,但不影响内隐记忆,也可以找到另一种变量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双向实验性分离验证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相对独立性。
内隐记忆和宣告记忆是以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大脑回路来处理。程序记忆通常较不容易改变,但可以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自动行使,其可以只是单纯的反射动作,或是更复杂的一连串行为之组合(相较之下,宣告记忆一般较容易以言语表达出来)。程序记忆的例子包括学习骑脚踏车、打字、使用乐器或是游泳。一旦内化,程序记忆是可以非常持久的。
内隐记忆的特征是在与外显记忆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内隐记忆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差别。
1、保持时间。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扰形式。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荷。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况。
5、呈现形式。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会下降。但外显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过去的理论认为内隐记忆只是一种单一的记忆。现在的脑科学发现,内隐记忆可能有不同的种类,在基底神经节、小脑、右侧顶叶等脑结构中可能涉及了不同的内隐记忆任务。
一些认为存在知觉性内隐记忆和概念性内隐记忆。
关于内隐记忆是否存在,心理学界还有不同的意见,像Roediger提出了传输适当控制程序的观点,认为并没有内隐记忆这种不同的记忆形式存在。两类记忆任务中出现的差异是由于加工方式和提取方式不匹配造成的。内隐记忆的任务要求由材料驱动的加工,而外显记忆的任务要求的是意义驱动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