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目录 |
“启动效应”, 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知觉和加工变得容易的记忆现象。
通俗地说是指日常生活中,一些被人忽视的提示仍然能够影响到人的行为这一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在实验中,给测试者呈现一些字,其中包含“河”字(之前的刺激),虽然并不要求测试者记住都有哪些字,但是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如果要求测试者写出一个含有”氵”旁的字时,他们更倾向于写出“河”而不是其他字(对同一刺激的提取)。
还有, 当给人们呈现一个还没完成的草图,随着这个草图越来越完整,人们就越来越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之前的刺激),随后再给他们呈现其他还没完成的草图时,他们会更早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对同一刺激的提取)。研究表明,如果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同一个形式,比如都是视觉的图片或听觉的声音,启动效应更容易出现。不过如果前后呈现的刺激不是一个形式的,启动效应也可能出现。比如,看到一张黑板的照片,我们会将它同学习、教师甚至是自己的孩童时代这种抽象的东西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在潜移默化的刺激中已经形成了。
纽约大学的约翰·巴赫(John Bargh)、马克•陈(Mark Chen)和拉拉•伯罗斯(Lara Burrows)在1990年或1991年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给参与实验的纽约大学的研究生看一组词,让研究生把这些词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他告诉受试者,这是测验他们的语言能力。但实际上他另有目的。当组完句子的学生走出教室时,一名研究生待在走廊上,她的外套里面藏着一只秒表。她装作等着开会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一名研究人员。离测试室门口30多英尺(差不多10米)的走廊上,贴着一条银色胶带,她需要测量被试者走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整个实验全靠那只秒表了。[1]
巴赫耍了诡计的地方在于,前一组受试者重新排列的那些单词并不是随机的,其中一些词,比如皱纹(wrinkles)、痛苦(bitter)和单独(alone),能让人想起老年人缓慢行走的画面。而在对照组里,受试者遇到的词则不会让他们联想到特定的画面。秒表计时的结果显示,前一组受试者走完走廊所花的时间显著长于后一组受试者。[2]
他们在实验之后合作写了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直到1996年才发表。因为他们想重复这一实验,而且想尝试使用其他暗示信号做类似实验。其中一个类似实验的目的是,测试被试看到非裔美国人的面孔后是否变得更有敌意。被试(都不是非裔美国人)确实产生了这样的反应。在另一项实验中,实验人员首先让被试接触了一些无礼言辞,然后观察他们会不会因此更容易打断别人说话。结果被试的确变得更爱插嘴了。
直到其他实验室也发现了同类现象,3人这才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发表了这篇论文。他们发现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也就是人们所受到的前一刺激能够影响到其对后续某一刺激的加工。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词的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 (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在词汇确定测验中(Scarborough, Gerard& Cortese, 1979),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认测验中(Feustel,Shif-frin& Salasoo, 1983),给被试者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者对新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在完词测验中(Graf,Squire& Mandler 1984),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如 tab___, table)或词段(例如__ss__ss__,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的词来完成它。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
在经典的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做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定测验中(Feustel etal.,1983)给被试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对新近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
间接启动效应除了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识别的有关规律的探索。精确地说,重复启动范式与间接启动范式是有差别的,重复启动要求前后两次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 Roediger et al., 1990)。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使用重复 (直接)启动范式,包括前面介绍的四类测验以及偏好判断、单词提取等。使用间接启动范式也可以进行内隐记忆研究。
比如在音似和形似启动中,学习阶段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是在某一特征上相似。由于这种相似,先前对启动物( prime )的接触也可以得致对目标词( target )作业的反应时或正确率提高或其他影响。
有一个实验是让测试者回答问题,答案是1~100之间的数字。在他们面前还放着一个巨大的轮盘,转动着1到100的数字。比如问题是“联合国中有多少个非洲国家”,他们首先要回答答案是高于还是低于轮盘刚才产生的数字,然后才说出确切的答案。实验表明,答案确实受到了轮盘产生的随机数字的影响。当轮盘停在10处,测试者回答的非洲国家数量的平均值为25,但如果轮盘停在65处,平均值就会变成45。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来对此进行验证:实验对象被要求对一个坐在旁边的人施行电击,他们两人素不相识。电击当然是假的,但受电击的人被要求做出痛苦万状的假动作,并强烈呼唤停止电击。让人惊奇的事发生了,主持实验的人以专家的口吻表示电击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永久伤害,所以可以继续电击。而结果也真会有许多人按专家的话行动。因为经验告诉他们专家的权威是可靠的,即使受电击的人痛苦万分也无济于事。另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信不信:当你被提问而必须立即回答时,而你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你会选择此时出现在面前的任何数字?
当你一个人在家看恐怖电影时,空调里发出呼呼的声音,你是不是觉得好像有人要夺门而入;当你在电影院看完一个热血澎湃的超级英雄电影,你是不是觉得你好像能拯救整个世界;或者时当你某一天心情特别好时,则会觉得自己的过去更有意义,前途更加光明。这些预先的体验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换句话说,这些预先的体验启动了我们大脑中相关的联结。
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年老实验”,两个小组的学生从包含5个单词的词组中挑出4个单词来重组句子,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重组的句子中有一半都与老年人相关的词汇,例如健忘的、针织品、孤独的或者满脸皱纹的。当他们完成这项任务时,又被叫到大厅另一头的办公室里去参加另一个实验。从大厅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是这次实验的关键所在。研究者悄悄地测量了他们所用的时间,结果显示那些以老年为主题造句子的学生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得多,这是因为这些在读到与老年人有关的词时,我们得到了暗示,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出 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在房间里安静的织毛衣的场景,进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举止。
一个CD商店的研究表明,商店播放的背景音乐对CD的销售有直接的影响—粤语歌曲做背景音乐能够提高粤语CD的销售量,而华语歌曲做背景音乐有利于卖出更多的华语唱片。
两位外国学者关于《启动效应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的研究中,访客们被要求浏览同一个汽车网站,差异在于网页背景颜色有两种,一种背景颜色是橘红色的(侧重体现汽车安全性能),另一种背景颜色是蓝色的(侧重体现汽车的价格)。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背景颜色影响着访客们在浏览时关注点的不同。那些浏览蓝色背景的访客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价钱上,而那些看到橘红色网站的人们更倾向于了解汽车安全性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