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谬误(Fallacies of relevance/Association fallacy)
目录 |
关联谬误是指把本不相关的事,赋予某种荒唐的关联,是一种轻率概化方面的非形式归纳谬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此类的谬误借由利用实质上不相关的论述,主张说某事物持有的性质也存在于另一种事物之上。包括罪恶关联(guilt by association)和荣誉关联(honor by association)两种形式。
在一阶逻辑当中,此种谬误可表述为(∃x ∈ S : φ(x)) ⇒ (∀x ∈ S : φ(x)),也就是说“假若在集合S当中,有任意的x,对这个x而言性质φ对x成立,那么对于所有在S当中的元素x,性质φ必然成立。”
此种谬误可以用尤拉图来说明:甲满足了使之为乙和丙一部分的条件,但假若使用尤拉图来表示的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可能有部分的乙,不是丙的一部分,因此“所有的乙都是丙”这结论不一定成立。
罪恶关联是指攻击说持有某主张的人和其他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之间有相似之处。
此种论述的形式如下:
这种论述的一个例子是“新加坡对杀人犯使用死刑,对其他罪犯使用鞭刑等重罚,漠视人权的极权政府使用死刑和重罚对付罪犯及他们厌恶的人,因此新加坡是漠视人权的极权国家。”
荣誉关联是“罪恶关联”的相反,在其中,论者因为支持某种事物或与之相关的人或组织的缘故,而主张这种事物是可取的、可敬的。
在许多广告中,广告者大量地使用荣誉关联,像例如说以一个具有魅力的代言人说某产品是好的,而这位代言人的魅力给了产品正面的关联。
疫情对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冲击力可谓巨大。其中最惨的,非「科罗娜啤酒」莫属。「科罗娜啤酒」英文名为“Corona”,寓意“皇冠”。关于品牌名,科罗娜曾骄傲地在广告中写道:“味道如名字一般动人”。这个曾经「动人」的名字,最近却让人头疼不已。
怎么回事?因为横扫全球的新冠病毒,英文名为“Coronavirus”。新冠病毒一转身,成了「科罗娜(Corona)病毒(Virus)」。
这款举世闻名的墨西哥啤酒,因其加入柠檬的独特口味,蝉联全球销量第一。在美国和中国的进口啤酒中,销量均排第一。却在过去的2个月内,经历了股票跌底,名誉扫地,销量一落千丈。
一场疫情,让科罗娜从时尚青年的标配,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新冠病毒”……美国KRON和CNN为此特意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关于疫情下会不会购买科罗娜啤酒,采访了737人。
调查显示:有38%的美国受访者,表示绝对不会买这个牌子的啤酒; 有16%,“不确定”; 有14%,表示以前经常买,但现在他们去人多的地方,不会点科罗娜;还有4%的前·科罗娜粉丝,甚至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喝科罗娜了……
作为一个1925年创建的百年老品牌,科罗娜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全球畅销品牌。它用95年赢了对手,却在短短2个月内败给了新冠病毒。这2个月里,科罗娜的亏损高达2亿2100万英镑(约19.6亿人民币)。尽管理性上多数人都知道,科罗娜和病毒,毫无关联。
但在人的潜意识里,却很容易将二者划上等号,因此采取非理性的行为。在这心理学上叫做“关联谬误”,是指把本不相关的事,赋予某种荒唐的关联。
在1982年的一次关于未来石油消耗形势研究大会上,专业人员被分成了两组。
丹尼尔·卡尼曼向A组这样预测:“1983年石油消耗会下降30%。”
他向B组这样预测:“1983年油价飙升会导致石油消耗下降30%。”
受试者必须说出他们认为这种预测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结果一目了然:B组比A组更相信卡尼曼向他们所作的预测。
卡尼曼由此认为,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
只可惜早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论。
结论:请记住,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是有区别的。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要马上顺从它们,缓一缓会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