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关心点理论由我国广告学研究人员唐仁承于1986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活动,都集中反映在其“关心点“上,而所谓关心点,就是“消费者对于日用生活用品及有关的劳务服务所关心的焦点或是关心的重点。它是由需求、经验、兴趣、利害关系等因素所决定的,并在消费活动中表现出来”。(唐仁承著,《正确回答消费者的关心点》,《中国广告年鉴1988卷》)该理论从消费心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基本上都有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有的人关心的是当前所需要的商品,而有的人关心的是满足需要的具体形式,还有的人关心的则是对不同的满足需要的具体形式的比较,“这些为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就是关心点”。(同上)该理论强调关心点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影响,认为,关心点“在某种消费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主导力量”,(同上)从而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该理论认为,关心点的最大特征,就是差异性,表现在消费者的关心点在时间、区域和人的个性心理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关心点理论对广告活动的意义在于:广告活动主体应当充分重视关心点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实际影响,在广告活动中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关心点,并力求准确、及时、科学、巧妙地回答消费者的关心点。而广告活动,也只有从消费者的关心点出发来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广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