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公益金融,又称社会金融,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的新型投资及财富管理方式。公益金融注重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福祉,例如,提升环境质量、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等均属于福祉的一部分。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公益金融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慈善、小额信贷、社会企业、社会创投、可持续房地产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公益金融事业开始引领金融业发展新方向。
公益事业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用学术性的语言来概括就是金融行业在社会的投资。一些公益金融的先行者,如JP摩根集团,在金融危机前就开始践行公益金融活动:2007年推出了基于市场模式的、旨在帮助低收入人群以及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JP摩根公益金融项目。作为公益金融的一种方式,社会责任投资自2006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 目前在全球5O多个国家,规模近4兆美元,代表了金融的发展方向之一。社会责任投资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全球金融创新、商业变革的新趋势。社区投资、微型金融、社会效益债券、可持续商业及社会企业贷款等多种形式。慈善捐助和传统金融行为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一些企业已开始进行不同层面的公益金融创新实践。
(一)慈善金融的发展
谈及公益事业,一开始让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慈善。当然仅仅用慈善来理解公益金融是不全面的,它仅仅是公益金融在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一时期与公益金融相对应的产品表现为慈善基金。那么,慈善基金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具有一定组织性的个人、企业或社会团体,无偿为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等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受益对象通常为不特定的个人和群体,任何个人或群体只要符合其宗旨和业务范围要求,都可接受其资助。基金会的基金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我国有许多基金会,与金融相关联的也有很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东亚银行公益基金(此为典型代表)。东亚银行公益基金首个项目“萤火虫计划”致力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扶植乡村教育,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让梦想照进现实。
(二)小额贷款
公益性小额贷款的发展却不像慈善金融发展的那样顺利。根据央行数据,2002年~2011年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l2.83万亿元,年均增长22.9%。与商业信贷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小额信贷却鲜有人问津,这样的反差再次应验了资金的趋利性。然而正是在这自生自灭的状态下, 目前国内仍然有一百家左右的NGO(“non—government0rganization”)小额信贷机构在苦苦支撑。缺乏有效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成为了它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公益性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近20年,却并不为公众所熟知。
(三)可持续房地产
可持续房地产对于公益金融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也许你会认为房地产金融与公益事业是毫无关联的。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首先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可利用和持续发展;三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房地产也如此,储备土地就是房地产的资产,要做到持续发展建设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回笼和储备土地。其次,房地产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是与房地产活动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狭义的房地产金融表现为一些具体的金融形式,如对房地产银行发行债券,成立住房储蓄机构,安排房地产企业和基金上市,成立按揭类的证券公司,抵押贷款证券化,等等。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也是新的阶段公益事业在金融领域发展的产物。
1.数据
没有好的社会与环境数据,就难以让投资与社会公益联系起来。
2.如何阐释一项投资的社会收益
现在有很多工具帮助企业阐释一个投资项目在财务方面的回报,却没有类似的工具来阐释投资的社会收益。
3.产品与服务
金融服务公司有很多客户,他们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让资产保值并且获得回报。不过,在社会与环境收益方面,客户的目标就不同了。有的客户可能比较关心环境,有的客户关心的是减贫,而有的客户可能不会参与到有争议的投资项目之中。
4.投资的理论需要发展和演化
当前,我们在进行金融业务时通常会遵循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而这个理论完全忽视投资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因为这个理论认为,金融机构的目标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之下去获得回报,而并不认为公益金融机构应该承担起维护社会利益的责任。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把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隔绝开来。可是,如果要解决复杂的经济、环境、社会问题,各方面的机构,包括金融企业、非政府机构等都需要携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