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信息资源管理中各种有关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用户集成起来,进而提高信息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基本点是:信息处理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安排与组织—系统观;信息库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信息观;信息利用过程是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观。信息集成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和知识。
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任务是通过网络的控制,收集内外部网上信息,规范网上的信息格式,管理网上信息流动,分析繁杂的信息,理顺信息关系,提供和传递信息。
1、藕合性。藕合是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基本特征。在集成管理之中原先各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已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如将信息市场分析、信息产品开发、信息库建设、信息服务等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再是各个独立的管理单元,以实现全局的集成优化。
2、倍增性。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将各个独立的管理单元融合在一起,不仅充分发挥了各个管理单元的功能,而且使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各个独立单元功能之和。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立了1个CALIS全国管理中心、4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7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及“211工程”立项高校为主体的一批高校图书馆,分别采用自建域引进方式建设一个集中和分布相结合、二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相结台的数据库系统,开展了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电子资源导航、联机合作编目、文献采购协作等信息服务。
3、低耗性。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无一例外地具有资源节约的效用,实现了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大的产出目的。如信息产业部贯彻“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极大地降低了物资消耗、资金能耗、劳动消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应变性。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能根据信息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信息产品生产。如个性化、定制性信息产品本身强调的就是信息产品生产的柔性,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达到提高应变能力的目的。
第一个层面是资源集成
资源集成是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基础层面。信息资源的集合是信息资源的有机组织,信息和知识管理是对组织或部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获取,不论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存在于纸上,或是在数据库中,还是在人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和部门实现最大产出的地方。信息资源集成是由多种数据库组成标准、有序、完整的信息体系,能任意拆分、组合、编辑、检索、输出信息产品,能揭示信息表征、内容和关系,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这种按一定方式存储的相关数据集合,是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连接成有序的可用资源体系。数据库集成管理形态包括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知识库、模糊数据库、时态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科学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参考数据库、源数据库、混合数据库和虚拟数据库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技术集成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系和互相统一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是信息技术实现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为信息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物质基础,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为信息技术应用开辟广阔的空间。信息系统技术为信息的使用提供了手段,而综合集成技术为信息和知识管理和利用打开了方便之门,为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有效的信息传输、处理、分发和管理的手段。
第三个层面是信息处理过程集成
信息处理过程集成是指能够支持协同工作的环境,具体数据库建设过程的集成,建库人员工作分工与协调集成。过程集成使信息资源处理有序化,从小范围的有序走向大范围的有序,所生产的信息产品是能够适应用户需求,在跨全球范围内、虚拟与真实交汇的、多对象多人的环境中实现一个智能化的协同工作环境,是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四个层面是信息与用户集成
知识与信息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事物,虽然今天看来,在世界范围内既不均衡也不完善,但它确实改进了信息的利用。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作出最好的决策。综合集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信息管理的整合,信息利用和价值与信息资源的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