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行业百科金融百科经济百科资源百科管理百科
管理百科
管理营销
资源百科
人力财务
经济百科
经济贸易
金融百科
金融证券
行业百科
物流咨询
综合百科
人物品牌

体验效用

  	      	      	    	    	      	    

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

目录

体验效用概述[1]

  Kahneman et al.(1997)在借鉴积极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区分了经济学中的两种效用:决策效用(decision utility)和体验效用(experienced utility)。他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学的决策理论中,效用是指决策效用,结果和属性的效用是指它们在决策中的权重。也就是说,效用是通过观察到的选择来推导出的,而且又用于解释这些选择(Kahneman & Thaler,2006)。体验效用是边沁所指的效用,即幸福与痛苦,指导着“我们应该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积极效用是能带来快乐的倾向,与此相反,带来痛苦的倾向就是消极效用。在区分两种效用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基于体验效用时刻评价方式的体验幸(experienced well-being)的概念。

体验效用、预测效用和决策效用[2]

  体验效用、预测效用和决策效用(experienced、predicted、decision utility)是三种探讨效用的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Kahneman,1994;Kahneman,Frederickson,Schrciber和Redelmeier,1993;Kahneman和Snell,1992;Varey和Kahneman,1992)。实质上,体验效用非常重要(这个术语可以使我们得出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假定,在这里我将否定这个假定。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些主要差异存在的同时,将它的意义拓展到包括很多种类的目标实现中)。如果你品尝两种啤酒,那么对于每种啤酒的体验都是真实(体验)效用。预测效用是指你对每种体验会有多好的判断,很可能是基于你对以前体验的记忆而做出的。为了衡量你的决策效用,我将让你对每种啤酒做出评价。依据决策效用能推论出你的选择。我可以观察你选择哪种啤酒。

  这三种效用可能会冲突。啤酒A(拥有更多的体验效用)的口感可能会好于啤酒B,但是你的预测可能正相反。举个例子,你可能有种天真的想法,认为你有段时间没有喝的啤酒的口感会很好。你的预测可能就是基于你很长时间没有喝过啤酒B了。否则你就会预测A的口感会更好,但是依据人们都喜欢追求变化这样一个普遍的启发式,无论如何你还是会选择B。依据体验效用,这种追求变化的启发式可能会让你失望。

  以下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预测效用和体验效用相冲突的例子。Sieff,Dawes和Loewenstein(1999)让做过艾滋病检测的人预测:如果检验结果是阳性时,或如果检验结果是阴性时,他们得到检验结果五周后的感觉。那些得到了阳性结果的人认为他们会比实际感觉到的更快乐些,而那些得到阴性结果的人同样低估了他们的不快乐程度。人们适应的速度比他们想象得要快。

  在一个不是那么戏剧性的例子中,Kahneman和Snell(1992)探索了人们在主要目的只是获得快乐的情景中的预测失败:体验愉悦和避免疼痛。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要求被试预测在连续的八个晚上,若每晚都会在听一首曲子的同时吃一种普通的低脂酸奶,他们能吃多少这种酸奶。被试最初倾向于讨厌这种酸奶,并且他们预测(平均水平)伴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多,将越来越不喜欢这种酸奶。但是,他们每次体验后的评分却显示这与他们的预测相反。在这八天中,他们倾向于更加喜欢这种酸奶——或者说更少的讨厌。最后一次的评分与在这个实验中真正的目标实现最为符合,因为他们使用几乎所有的知识来做的这个评分。现在还不清楚哪些心理机制可以解释这个链条的变化,但是似乎被试关于口感的朴素理论并不能将它们包括在内。

  我们不能很好的记住体验效用是我们不能很好的预测我们的体验的一部分原因。我们倾向于忽视体验的持续时间,我们对于体验的判断常常过分地依赖于体验的结尾及其最好或者最差的点。在Kahneman,Frederickson,Schreiber和Redelmeier(1993)的实验中,每个被试都接受两个不愉快的体验:让被试把手放在很冷的水里一分钟;把手放在很冷的水中一分半钟,但是后来的半分钟水稍微不那么冷了,但是还是能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多数被试倾向于重复持续时间较长的实验,并且他们认为,尽管持续时间较长的刺激包含的不舒服的总量更多,但其刺激比时间较短的刺激给他们的感觉要好些。当然,由于在实验中提供给被试体验,所以这类实验与我们评估事件的效用有关,但是这更一般地提出,我们在学习什么能让我们实现目标时存在着困难这样一个问题。

  规范性理论是关于体验效用的,或者一般地说是关于真实效用的。在理想情况下,你的判断和决策要与你的体验效用相一致。但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它们并不一致。多数实例中,选择依据的都是决策效用,而不是体验效用。很多证据表明,一个人在一种情景下做的选择常常与另一种情景下所做的选择不相一致。在这些情景下,两种选择都反映了“决策效用”,但是二者不能都反映真实(或者体验)效用。

  我们的选择“揭示”了效用,这种观点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通用的假设,它之所以使人受到误导,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只是揭示出了决策效用。我们的实际选择可能并不能导致最好的结果。这些选择可能是由于偏差造成的。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陈前恒,吕之望.经济学家对幸福密码的破解——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研究进展述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11
  2. [美]巴荣著.思维与决策(第四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