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审计程序(audit process)
目录 |
会计报表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客户委托业务开始到对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为止所经过的审计工作步骤。
1.制定审计计划阶段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审计人员之所以应对审计项目妥善计划,其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使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有力的证据;二是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三是避免与客户之间发生误解。例如,如果审计人员接受委托对某客户进行审计,该客户存在大额关联方交易,但由于审计计划不周导致未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审计,就可能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人员如果想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保持良好的信誉,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一般来说,在审计计划阶段主要做以下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组织结构和管理当局进行了解。
(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目的是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之间的了解。
(3)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4)确定重要性。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5)评估审计风险。其目的在于控制各账户余额的审计风险,以便在审计结束时将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的审计风险保持在适当水平。
2.实施审计工作阶段
实施审计阶段,就是根据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时间、步骤、方法,进行审计取证和评价,它是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来确定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然后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
(2)对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运用实质性测试可取得证明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的证据,并根据测试结果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评价和鉴定。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只对那些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并且只有当符合性测试工作量大大低于由于执行符合性测试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和经济的。但无论如何,实质性测试必不可少。
3.结束审计工作阶段
结束审计工作阶段是审计人员在完成会计报表项目的审计测试和一些特殊项目的审计工作后,汇总审计测试结果,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和措施,进而编制并致送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此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则主要包括:
(1)审计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
(2)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明确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负的责任,并就一些特殊项目要管理当局作出书面陈述,向被审计单位律师进行询证。
(3)评价审计结果。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确定将要表示的审计意见的种类。
(4)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