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众筹出版,简单来说,就是由作者或策划编辑在互联网上招募“粉丝”,粉丝们自愿出资“帮助”其出版,出版内容、前期加工制作甚至传播方式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众筹的方式完成。这和自费出版最大的区别,不只是众人筹集的行为,而是依托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运作出版,让读者自主选择和判断,显而易见和传统的出版流程相比,更接近市场和目标读者群,即典型的书尚未出版就找到了潜在的读者。
(一)网络红人和名家名作
近年来名人出书越来越猛,呈现四处开花的势头。但是,随着这类书数量的逐日增加,质量的逐渐下降,加上电子书、自媒体的流行,名人出书也越来越难卖。名人的书销量并不和名气成正比,更何况名人的名气存在极大的变数,是否值得纸质出版,实在难以判断。
以前网络作家网上火爆了之后,出版社会自动找上门来。但是,近年来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发现,在网上点击率高,并不等于纸质书会受欢迎。这样的失败案例越来越多,导致编辑对互联网的警惕性很高,即使点赞的人再多,也有可能叫好不叫卖。
这类选题被称为“鸡肋选题”,出吧,名人不好伺候,读者也不一定买账,还要考虑高预付款加上作者期望值高而导致的高沟通成本,最后很可能赔钱又赔上时间和心情;可是不出吧,好不容易捞个名人名书,弃之可惜,网上炒得火热的选题也有类似情况。
众筹出版最适合这类书的出版策划和推广,利用名人或者网络火爆的优势可以很容易获得众筹类网站的支持。众筹可以给这类选题带来以下好处:
(1)通过在众筹网站发布信息,可以让内容在粉丝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避免仅凭名气出版粗制滥造的图书;
(2)检验粉丝对图书的真实态度,究竟是会真实购买,还是仅限于凑热闹;
(3)确定合理的首印量,先敲定订单,再印刷图书,避免盲目的大印量图书积压。
(二)策划编辑拒稿的好书
一直以来,图书的出版权掌控在少数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的策划编辑或者总编手中。他们对图书喜欢、有信心,读者就有机会看到这本书;他们不喜欢,又没有资金支持的话,再好的书读者也会看不到。《哈利?波特》如果不是作者在投遍英国绝大多数出版机构被拒之后仍不死心,最后终于遇到了独具慧眼的出版商坎宁,那么它将永远没有出版的那一天。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被当代文学出版社拒稿后,四处投稿4年之久,终于找到同意出版的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圈子圈套》,书稿同样也是被很多家出版社拒稿。清华大学出版社首次试水小说,在完全没有支持渠道的情况下,《圈子圈套》取得了成功,成为畅销书。
这3个案例告诉我们,肯定有很多好书稿由于策划编辑或者总编拒稿而遗落民间。众筹出版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编辑和总编在出版决策中消除个人思维烙印,让和自己喜好完全不同的多样化的丰富题材的好书顺利出版。曾经有一些责任心很强的编辑,通过大量征求专家和同事的意见来判断自己不看好、却有可能存在潜在读者的书稿。显然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判断会产生巨大的误差。众筹出版模式不仅可以轻松判断各种类型的图书出版价值,还可以精准地掌握。很多读者书评会提到:“这类书网上浏览不错,但是买书就不必了。”难以决策的关键在哪里?众筹出版模式提出了解决之道。
(三)学术出版与小众出版
学术出版在很多出版社都会遭遇有经费才出版、没经费免谈的问题。这类出版界的冤案也不少。例如,有一本硕士生教材《生物数学》,20世纪80年代,这类学科全国研究生不足百人,即使现在也很少。结果出版后,首印4000册竟然销完了,最后实现了8000册的销售,超过了很多普通零售书,完全出乎出版社预料。试想,如果当初因为其学术性而不肯出版,岂不是太冤枉了。但是,这样的学术出版成功案例很少见,加上学术书本来就受众小,一般都需要出版基金支持才能出版。但是,毕竟出版基金僧多粥少,不能满足大多数这类图书的需求。这类选题虽然受众很少,却是刚性需求,因此也是非常适合众筹的出版类型。这类选题不一定非要在众筹网运作,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圈子,也可以在微博、微信上通过众筹运作来实现出版。
这里只列出了几类特别适合众筹出版的图书类型,原则上,我认为所有图书都可以尝试众筹出版模式。原因很简单,这种模式基本不存在失败的情况。即使是那些按照众筹规则筹款失败的图书,没有筹到支持款项,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今年1月出版的宠物类小说《永远在一起》就是一个众筹失败的案例,但是,出版社经过论证照样出版了,并且在近年来纸质小说市场很不景气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出版后不到一个月就重印了,这也是没有众筹的普通小说达不到的成绩,其得益于失败的众筹过程。他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地提升了知名度。所以,从筹资角度他失败了,但是,从宣传推广的角度,他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