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工程(enterprise systems engineering)
目录 |
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技术。企业系统由人、资金、设备、原材料、任务和信息六个要素组成,它们都要满足一定的制约条件。进行经营管理首先要认识它们的制约条件,从而能动地求得在制约条件下系统的最优运转。制约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规律的制约,一类是技术条件的制约。在制约条件下求得总体最优是企业系统工程的核心问题。企业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工业企业管理方法最优化、管理工具现代化和管理结构合理化。
19世纪末,工业生产逐渐从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到社会化生产方式。于是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工作。企业管理的最初阶段是一切按照管理者的经验办事。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则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1911年美国工程师F.W.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泰勒制。从此企业管理进入了科学管理阶段。泰勒制规定在一定的设备条件和工作环境下工人合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即动作研究),以及每一操作工序的合理时间标准(即时间研究)。泰勒还研究了劳动与管理的合理分工、计件工资制度和对工人进行技术训练等问题。1913年美国企业家H.福特提出按传送带速度组织生产,在他创办的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车间采用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1916年法国工程师H.法约尔提出经营管理理论。1920年德国企业管理家M.韦伯提出组织机构论。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当时都起了加强生产现场组织和管理的作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都未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总体最优的问题。
50年代,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①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扩大,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因此,信息和决策是否准确、及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要求企业不断生产新的工业产品来满足多样化的需要。
③工业产品朝大型化(如化工、炼油、冶金设备等)、微型化(如电子产品)、精密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增加了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
④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来解决工业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⑤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讲究经济效果,以最少的消耗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以上要求,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相互配合和协调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因素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作出正确决策。企业管理进入系统管理的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运筹学、质量管理和工业工程等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加上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等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特别是 40年代中期贝塔朗菲(L.von)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被引进管理领域。工业企业从50年代起开始注重系统管理。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W.福雷斯特提出工业动力学理论后,出现了许多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它们基本上属两大类型。
一是管理科学学派,它从合理组织生产力角度来研究管理,认为管理是一门技术,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管理程序、数学模型和优化技术等加以解决,并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以适应快速决策和实时控制的需要。
二是行为管理学派,它从生产关系和行为科学等角度,也就是从对待人的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它重视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人的相互关系对提高工效的影响,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有创造性,设法使人的行为符合生产的要求。
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系统均存在于社会环境之中,环境又是一个更高级的系统,所以企业目标的制定是受着国家计划,原材料的来源,市场需求,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等条件的制约。企业中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从产品筛选直至为用户服务的生产——销售过程。
这是一个反复循环、周而复始、不断创断、‘永无止境的过程。企业的各部门正是通过产品的发展与研究、设计与实验、加工与装配、销售与使用等层层环节而达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标。并通过来自用户与社会的反馈信息,逐步改进产品的功能,降低产品的成本,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人市场。企业内各要素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与独立机能只能统一和协调于这一整体之中,对任何一个要素的决策都应考虑全局,实施的结果都会影响全局。
如劳动力的培养、训练和准备,原料、辅料和动力等物质资源的准备,厂房、设备、工具等生产手段的准备以及广告、宣传、建立服务网点等各种服务性工作的准备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各自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和相应的专业管理活动,而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了工业企业完整而严密的经营管理与生产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中,整体效果最优的优化观念,几乎遍布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如企业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生产现有产品的同时,要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产品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产品发展目标。这是一个最优或最满意化“产品发展远景计划”的决策问题。企业为完成预期的生产任务,安排进度计划,力求时间最短、费用最低、利润最大的经营原则。这是一个最优、最满意的“生产计划”决策问题。企业为达到其预期的利润指标或成本指标,需进行一系列的价值——成本分析、市场需求预测、最佳库存的制定等具体工作。这是一个最满意化“销售经营计划”的决策问题,如此等等。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要服从于企业整体经营效果的优化,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整体经营效果优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
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这一综合性表现在技术内容上几乎概括了与企业产品有关的各个学科领域,表现在时间上有远景、长期、中期、短期的各种计划和安排,表现在空间上有生产线的布局、生产过程的层次,表现在经营活动上有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经济核算等。上述工作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工业企业都是生产与经营的综合体。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应接受实际经济效果的检验,还应接受各种社会因素如国家的发展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变化、用户的心理、市场潜力的大小等和时间的考验。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随企业外部与内部环境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并随时以更先进、更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来促成自身的革新。企业系统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上的、物质上的、能量上的交换与联系,只有保持其最佳的适应状态,即做到动态控制,才能对环境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一、管理方法最优化
现代工业企业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最优化问题。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多种类型,如资源分配型、存储型、输送型、组合型、等待型、决策型、综合型和其他类型等。不同类型的最优化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最优化方法来解决。
二、管理工具现代化
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设备等工具辅助管理,是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这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和科学性,是系统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企业中,计算机辅助管理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事务管理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统计报表、库存管理等。
②系统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③编制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进度等。
④企业经济活动预测和决策工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现代工业企业已广泛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从事上述工作。
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设备相结合组成计算机网络,能作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以形成工业企业完整的自动化管理体系。
三、管理结构合理化
合理确定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和机构,是保证合理分工、协调配合、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的主要方面。管理结构一般采用递阶控制形式。递阶表示层次、等级的意思,即把控制系统分成若干层次和等级的决策单元,其特点是下级决策单元只接受上级决策单元的命令,上级不逾越下级而直接介入被控系统。整个递阶系统有一个总目标,各决策单元和谐地工作以实现总目标的最优。递阶控制结构可由两种形式实现:多层控制结构和多级控制结构。
企业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与系统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它的一般工作程序是:
1.确定目标——从全面出发提出问题,并确定需要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及效能准则即衡量目标的标准。
2.收集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可控因素,确定相应的约束条件,使所需分析的问题既能抓住主流又能得到简化,并能提出初步的对策。
3.建立模型——在对问题各方面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经过抽象化的能反映向题本质因素的数学模型或逻辑模型。
4.优化分析—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求出最优解。
5.分析评价——对各方案的分析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做出客观评价,供领导与决策部门择优决策。
6.实施——由专业部门对已选定的方案进行设计、试验与实施。
最后还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校正,以求不断完善。
运用系统思想搞好企业管理,可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管理的各种方法,以求得企业的最佳效益。
对于企业的经营系统来说,可以通过备选方案实施后可能达到的经营效果来对方案进行评价,这就是企业经营优化绩效评价法。
1.优化绩效评价所用的指标
优化绩效采用的指标是:
资金周准率A= | 销售总额 | |
投资总额 |
销售利润率B= | 经营利润 | |
销售总额 |
资金利税率C= | 经营利润 | |
投资总额 |
C=BxA
2.优化绩效评价图
选一坐标平面,以A为纵坐标,B为横坐标,C的迹点在该坐标平面上是一条双曲线。C值越大,曲线顶点离坐标原点越远,其所代表的资金利税率越大。见下图。
根据企业经营实际情况而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临界资金利税率—C临界,以A、B为坐标画出C临界的曲线,此曲线称为资金利税率临界曲线,如果再过原点作角平分线OR,该直线与临界曲线C临界相交,就把第一象限划分为四个部分,称为四个区域,记为I、Ⅱ、Ⅲ、Ⅳ,从而形成了优化绩效评价图,如图。
图中:
区域I——资金积累型盈利区。
区域Ⅱ——资金周转型盈利区。
区域Ⅲ——利润过低型亏损区。
区域Ⅳ——资金积压型亏损区。
3.优化绩效的评价
对方案或经营效果进行评价时,能使经营结果处于I、Ⅱ区的一般是可取的,落在Ⅲ、Ⅳ区是不可取的。同处于盈利区的几个方案,其结果距临界曲线越远越好,即c值越大越好。当然,具体选择还要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