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人事行政学是研究各级行政组织的设立及各类人员管理规则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实现其预定目标,依据精简、统一、效能和法制的原则没立各级人事行政组织,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等管理活动合理地选拔、培训使用各类人才。
人事行政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很早就存在,但是,把人事行政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却是近代的事情。在西方淡本仁义国家,人们最早把企业人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18世纪后半叶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工业革命,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雇佣工人大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化,人们开始对企业人事管理进行研究。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企业人事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当代管理理论,都对企业人事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重大影响。1947年,美国亚里桑那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朱修斯出版了嚷人事管理学》一书,以建立有效满意的企业人事管理机制为宗旨,全面分析了企业人事管理活动中的雇佣、开发、维持、使用四种职能,并讨论了对企业人事管理职能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原则、措施以及最佳模型,把企业人事管理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人事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事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渊源,而在实际中进行的各种人事行政改革活动则为人事行政学的发展提供直接动力和丰富内容。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率先对官吏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废除了传统的“恩赐官职”制,逐步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开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试、按绩升迁的文官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人事行政领域的一次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此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法,建立了本国的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成为现代西方国家通行的人事行政制度。文官制度的建立,使人事行政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现代人事行政的基础是职位分类;核心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特点是论功行赏,按功绩大小决定升迁和工资待遇。随着现代人事行政的产生和发展,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事行政学应运而生。它之所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的:
人事行政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活动,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直接管理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也不是单纯地管理“人”或“事”,而是对人与事的关系进行管理。这种特殊的管理对象,正是人事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区别所在,也是人事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根据和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人事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人与事的关系这种特殊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性。不同性质的事物。由于其产生、发展、变化的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其规律性也各不相同。人事行政是一种社会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事行政管理规律不同干自然规律,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经济规律。人事行政的对象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人和事。人和事的关系表现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是事业的发展、变化对人的资格能力条件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素质、能力的发展变化对事业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形成人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如人与事相互适应规律、人才竞争规律、知识更新规律等。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确定的要求,而人的能力与素质现状又制约了事业的发展;人的能力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又必然促进事业的发展。人和事之间的这种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互相促进的关糸,是人事行政活动的出发点,贯穿人事行政活动的全过程。研究探索人与事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的特殊规律正是人事行政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人事行政学的内容是由人事行政活动的内容决定的,但也有所不同。人事行政学研究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更多关注的是人事行政活动中带有共性的一些现象,是以深层次的关系进人事行政管理学行抽象和概括。人事行政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人事行政要素。其包括人事行政的主体、客体和方法。人事行政的主体就是负责制定、执行并监督人事行政法规和制度运行过程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人事行政机构。人事行政的客体就是人事行政的管理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公职人员。人事行政的方法,就是人事管理的手段、途径和步骤,包括法律的、组织的以及经济的等各个方面,人事行政方法是连接主体与客体,使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的纽带。
第二,人事行政关系。人事的实质就是关系,人事管理实际上就是协调关系。人事行政涉及的关系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人与组织的关系。政府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人事行政首先要协调的就是个人与这个组织体系的联系,即通过任职来实现对公职人员的组织。二是人与事的关系。这里的事也就是政府所承担的管理社会的职能,事情总是要由人来做的,如何把一个庞大的组织职能转变为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个人行为,就是人事行政需要协调的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即通过工作设定确定每个人的职责。三是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中的人是有职位、级别和职责差别的,组织中的人的行为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搞好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人的团结,才能完成共同的工作。
第三,人事行政过程。人事行政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人事行政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的环节组合成的系统工程,人与组织、人与事、人与人的关系是具体体现在这些环节中的,从人员的录用、考核、升迁、调配、培训到人员的离退,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规定性。人事行政的效果好坏、水平高低、科学与否,归根到底要看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人事行政的内容和形式经常不断地变化,人事行政的环境也在经常不断地变化,所以,人事行政的关系准则、程序安排、行为规范以及管理方式,都必须要结合变化着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便使政府的人事始终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保持尽可能完美的结合。
人事行政学是一门政治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进行人事行政的理论研究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否则,理论研究就会偏离方向,研究成果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事行政学研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人事行政一方面具有阶级属性,即它是阶级统治的手段,要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人事行政也具有社会属性,作为政府的人事管理,它具有一般人事管理的共同特点。因此,研究人事行政问题,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第二,理性思维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人事行政学研究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但是,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不等于人事行政学的研究就是缜密的推理和演绎。事实上,人事行政学的理论和观点首先是来自于对人事行政实践过程的考察、综合、分析和论证。多学科理论知识只能在这个实证过程中综合运用。
第三,本国实际与国外经验相结合。人事行政学首先兴起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目前,人事行政学的新发展也是西方国家居于领先地位。虽然我国人事行政的历史久远,但人事行政学却发展缓慢,所以,我们需要汲取西方国家的人事行政理论。但这种汲取不能盲目照搬,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把二者有效地加以结合,使我国的人事行政研究具有生命力。
第四,保持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人事行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干部管理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中国正处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国的人事行政学研究既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依据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
人事行政学是以“人事行政”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揭示人事行政的基本要素、相互关系以及行为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人事行政学不同于人事行政活动,它主要是对人事行政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系统、深刻和科学的思想观点。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一般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人事行政学也是如此。简要地说,人事行政学研究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事行政学要探索和揭示人事行政的内在规律性。人事行政作为人们的社会活动,其本身存在着规律性。但是,人事行政的规律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直截了当地为人们所认识和掌握,需要对大量的人事行政现象进行理性加工才能发现,人事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事行政的规律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人事行政学要为人事行政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人事行政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是国家行政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事行政必须要谨慎从事,其活动方式和管理手段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在人事行政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人事行政,是世界各国人事行政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人事行政学要为人事行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事行政是一种社会公共关系的实现过程,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人事行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和影响,各种社会群体也必然会对人事行政活动给予关注和约束。无论在什么时候,社会成员对人事行政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取向,都是人事行政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因素。开展人事行政理论研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人事行政理论现象,理性地对待人事行政过程,积极地协助人事行政管理,将有助于人事行政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人事行政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