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临床诊断是指医生给病人检查疾病,并对病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和途径。
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因和病理是构成疾病诊断的四个基本要素,但并不是每个疾病诊断都必须含有四个要素。解剖部位和临床表现是疾病诊断的核心要素。常见疾病诊断包含此两个要素。如股骨骨折、脊柱前凸、胃穿孔、肠梗阻、脑梗塞等。有些疾病诊断包含解剖、临床和病因三个要素。如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肺炎、创伤性血胸、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对某些疾病的分类、分型和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如肿瘤形态学、肾病综合征等。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诊断要求包含有病理成份。如胃低分化乳头状腺癌、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系膜IgA肾病、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等。诊断中缺少某种疾病必须具备的因素即为诊断质量缺陷。
临床诊断的思维规律有以下五个阶段:
①依据初步获得的临床资料,运用假设诊断方法.确定拟诊疾病范围。
②肯定法与否定法并用鉴别诊断。
③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对照,抓住反映疾病本质及具有特异性意义的资料进一步诊断。
④动态分析及观察疾病过程明确诊断。
⑤用治疗效果验证诊断。
①基本概念淡化。例如测到血压增高即诊断高血压病,缺少最基本的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看到心电图ST-T段改变就叫“心肌缺血”,误导自己做出冠心病诊断。而全然忘了心肌炎、心包炎、风湿心、甲低心、心肌病、低钾血症等疾患的鉴别。
②主观上从众心理,造成人云亦云。例如过分认同门诊诊断,分析原因与医生过早,过细定专业,不能全面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缺乏整体分析能力有关。
③最基本检查未能保证。例如某病人消化性溃疡穿孔术后死于低皿钾.医生以术后很少发生低血钾为由,未做常规K + 、Na2 + 、cl − 检查。
④被病人诱导误诊。例如病人自诉“心难受“,即围绕心脏一系列检查,其不知许多病人把“上腹部”称为”心”。
⑤病史资料缺乏辨证分析产生错觉。例如溃疡穿孔后胃内容物可沿结肠旁沟流向右下腹,可产生“转移性右下腹痛”,误诊为阑尾炎。
⑥忽视全面查体。例如病人以慢性腹泻就诊,简单地提检结肠镜诊断“结肠炎”,治疗元效,再诊时下肢水肿。极度乏力,查体发现肝大、硬、数面不光滑。B超示典型的巨块型肝癌直径达10cm。
⑦过分依照辅助检查。例如心彩超回报,心畦各房室腔扩张,即简单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而忽视病史长短、年龄因素、高血压病史等。
⑧未能正确使用和分析检验项目。例如由外院转来“慢性心衰”病人。未做K + 、Na2 + 、cl − 检查,不能及时纠正稀释性低血钠。
⑨仅考虑省钱,不做必要的检查。例如急诊危重病多涉及多个脏器损害,生化学检查过少,势必难于把握病情。
⑩诊断上仅做简单判断。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⑪诊断缺少全面性,使诊疗过程顾此失彼。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及时诊断,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⑫诊断上缺少动态分析思想,不能尽快给予病因诊断。例如肺炎病人未尽早给予病原学检查而一味经验性用药,使治疗过程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而降低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