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经济格局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其二,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变化。人们通常用"极"(pole)来说明世界力量中心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突出作用.能够作为"极"的国家必须是实力极,增长极,引力极和辐射极.
荷兰称雄世界
在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也都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当时它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信贷中心。但是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它很快就将世界第一的交椅让给了凭借工业资本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英国。
英国独霸世界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一个百年的时间。英国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国是世界工厂
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
4,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西方主宰世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群雄并起的局面.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美,德,法等国追赶英国的步伐在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有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是处于英,美,德,法四极统治下的世界。
经济向美转移
一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向美国转移。一战到二战爆发这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虽然遭受了30年代特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经济仍有所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占绝对优势.其他国家经济则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特征,世界经济重新向多极化格局过渡。
格局向多极化演化
美国在战后所确立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首先遭到了苏联的挑战。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其中日本增长最快,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地位也有所上升。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经济格局新发展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主要经济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欧盟,日本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居支配地位和起主导地位,而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居次要的附属的地位。
综上所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已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形成了。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同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历史性矛盾。今后美,日,欧之间的斗争将趋于激化."一超多强"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改变这种格局,首先要有综合国力格局的改变。
各国对外贸的依存度不断增加
外贸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以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额/GDP;衡量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出口依存度= 出口贸易额/GDP ;衡量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进口依存度=进口贸易额/GDP ;衡量进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有所提高.一般情况下,外向型,小国依存度大;自主型,大国依存度小.由于新加坡的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其出口依存度1991年达到185%,即它的出口额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其产出是根据增值来计算的;而出口额则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计算,它包括了进口零部件的价值。
国家之间贸易发展不平衡
全世界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单一或三种以下初级产品的出口,尤其农业产品,这些产品的出口占其出口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造成这些国家贸易长期逆差,债务加重,贫困加剧。而大多数贸易大国,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造成障碍,从而导致双边贸易不平衡,这样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贸易领域的"马太效应"。
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70年世界服务业出口总值为800多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4026亿美元,1990年又翻了一翻,为8962亿美元,2000年则进一步达到16136亿美元.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从80年代的17%左右增加到90年代末的2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