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吗(犹太人为什么没被灭绝)

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在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为主的中东地区是一个十足的另类。为什么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为诞生这样一个另类国家呢?其实以色列的历史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以色列民族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左右,然而现代以色列国家的诞生距今不过73年。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犹太建国全国委员会发表独立宣言称:他们复兴了曾经的祖国*以色列。

这一天现代以色列国家的建立被犹太民族定义为复兴、复国。建国与复国看起来似乎只有一字之差,而我们平时也几乎是混用这两个概念的,但以色列人自己是绝不会说自己在1948年建国的,他们一定会说自己是在1948年复国。这是因为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就在迦南(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古代以色列国家。现在的以色列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古代以色列王国的复兴。

犹太人的祖先是古代闪米特人的分支希伯来人,大约起源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说法:在闪米特部落中诞生了一位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祖先知,他被视为是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犹太教和基督教将这位圣祖先知的名字翻译为亚伯拉罕,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则将其翻译为易卜拉欣。

其实亚伯拉罕和易卜拉欣都是一个意思——多国之父。这位多国之父迎娶了撒拉作为自己的妻子,撒拉因此被称为多国之母。然而多国之父与多国之母之间却长期未能孕育出爱的结晶,于是撒拉将自己的侍女夏甲引荐给亚伯拉罕(易卜拉欣),随后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与夏甲生下长子以实玛利(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玛仪)。伊斯玛仪被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追溯为阿拉伯人的祖先。

伊斯玛仪出生后身为正妻的撒拉也生下了儿子以撒(古兰经中称其为伊斯哈格)。以撒的儿子雅各曾梦见与天使摔跤的场景,于是他的后裔被称为以色列人(意味与神角力的人)。雅各有十二名儿子和一名女儿,其子均为一族族长,这十二个儿子各自的部族就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雅各的幼子后来在埃及成为宰相,晚年的雅各为躲避饥荒率领族人前往埃及与幼子重聚。

此后雅各的子孙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他们在部族领袖摩西的率领下走出埃及,重新回到迦南地区(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人曾在西奈半岛辗转逗留过40年。据说在此期间摩西在西乃山接受上帝赐予的法律,由此正式创立了犹太教。公元前11世纪回归迦南的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便雅悯支派的扫罗成为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代国王。

扫罗王在位期间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屡屡击败腓力士人,但却并不擅长国家内部治理。南方的犹大支派趁机拥戴大卫为王。大卫王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国王,如今以色列国旗中间的蓝色六角星就是代表大卫王的。大卫在位的四十年中没有一年不出征: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被他打了个遍。以色列王国的版图在大卫时代空前扩展:北起黎巴嫩和叙利亚境内,南至埃及边境,包括了约旦的西部。

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将处于松散联合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塑造成为真正的统一国家,定都耶路撒冷。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所罗门王在位时期是古以色列王国的黄金时代:这时以色列的疆域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与此同时以色列已彻底摆脱部族时代,国王的权力开始空前集中——全国被划分为十二个行政区。

在以色列王国各地都由中央委派了负责行政治理和收取赋税的各级官吏以取代原来各支派部族的首领。这一时期以色列的农业、养马业、金属冶炼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罗门王还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最远曾到达过非洲、印度等地。一时间四方邻国皆慕名前来拜访,因此留下了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传说。

来自如今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慕名前往以色列访问并与所罗门王生育了一个名叫曼尼里克的儿子,后者成为了统治埃塞俄比亚近似3000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所罗门时代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鼎盛辉煌的时期,所以至今很多犹太男性的名字都喜欢叫所罗门。所罗门王死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所罗门王的儿子统治时期王国内部的各支派部落开始变得离心离德。

大约在公元前935年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分裂成为南北两个国家:北方是由十个支派组成的以色列王国,而南方是由大卫后裔世袭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中东两河流域兴起的亚述帝国征服。这时同宗同族的犹大王国不仅没出手帮助,还拒绝接纳以色列王国的难民入境,从而导致古以色列国的居民大多被掠往亚述。古以色列国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被中东其他民族所同化。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公元前597年推翻了亚述帝国的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大王国就此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属国,然而犹大王国对此并不甘心,于是在埃及的拉拢之下叛离了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在经过长达18个月之久的围城战后终于将耶路撒冷攻克,尼布甲尼撒二世焚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

尼布甲尼撒二世将犹太人俘虏到巴比伦城作为自己的奴隶(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次流散。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掳掠的主要是古以色列十二支派中的犹大支派,但巴比伦人不会发犹大(Judah)的音就把他们称为犹太(Jew)。犹太人的称呼从这时起正式出现在历史典籍中。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攻陷巴比伦城、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

进入巴比伦城的居鲁士大帝释放了作为奴隶的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在服从于波斯的前提下返回故乡。波斯人允许犹太人在服从波斯帝国的统治这一前提下享有一定自治自主权。公元前515年(一说公元前516年)返回故土的犹太人重建了犹太教圣殿,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二圣殿时期。这一时期犹太人中还出了一个著名人物——波斯王后以斯帖。

以斯帖是被人贩子掳进波斯王宫的。以斯帖入宫时隐瞒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当波斯权臣密谋迫害屠杀帝国境内犹太人之时以斯帖王后大胆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边摆事实、讲道理,一边谈感情、博同情。最终以斯帖挫败了对方屠杀犹太人的阴谋。国王在知晓以斯帖的犹太人身份之后并没怪罪,反而任命了以斯帖的舅父末底改为宰相。以斯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于《圣经·以斯帖记》。

在波斯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基本能得到较为平等的公民待遇:买房、置地、当官、做生意都不受限制,算是过上了难得的几百年安稳岁月。波斯帝国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后犹太人又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臣民。亚历山大延续了波斯帝国对犹太人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犹太人在臣服于帝国的前提下可以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也可以保留一定的自治权。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国迅速分裂成为马其顿王国、叙利亚塞琉古王国、埃及托勒密王国三国,而犹太人所生活的迦南地区则长期处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的争夺之中。公元前160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哈斯蒙尼王朝(又翻译为马卡比王国)。这个王国周旋于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两大强国之间,尽管不得不向两大强国称臣纳贡,但实质上相当于一个内政独立的藩属国。

后来塞琉古、托勒密两大王国都被新兴的罗马人所征服,在这一过程中罗马人的扩张触角也延伸到了迦南地区:公元前63年罗马统帅庞培兵临耶路撒冷城下。庞培在经过3个月左右的攻城战后拿下了耶路撒冷。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后展开了屠城行动,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则被贩卖为奴。此后犹太国家沦为了罗马帝国的附庸,不过在形式上仍保留着一个国家的行政架构。

从公元66年起犹太人不断掀起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公元70年8月30日罗马人占领并焚烧了犹太人的圣殿。公元73年4月15日罗马人攻陷了犹太起义军固守的马萨达要塞。此后犹太人又在亚历山大、塞浦路斯等地发动了几次反罗马起义,但都被罗马统治当局镇压了下去。罗马皇帝哈德良为缓和犹太人的反抗情绪试图修复耶路撒冷的圣殿,可他很快发现这与罗马帝国在当地长期以来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在目标上并不一致。

罗马总督的剥削与勒索也使修复圣殿的工作始终难以完成。哈德良最终变卦:他不仅放弃重修圣殿,同时还禁止犹太人行割礼。这一决定极大损伤了犹太人的民族感情,成为了公元132年-135年大起义的导火线。这次起义爆发后许多志愿者纷纷参与其中。起义军成功夺取了耶路撒冷,还控制了利达、刻发尔、哈卢帕、恩马利斯、佐尔、希律堡、隐基底、阿多拉、赫伯罗、伯萨、美拉德等地。

起义军发行了铸有拯救锡安、为了以色列的自由等字样的钱币,征收什一税和地租,组织群众进行生产,恢复了犹太教的传统习俗。公元133年罗马皇帝哈德良从帝国各地调来七个集团镇压这场起义。公元134年夏季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起义领导者巴尔·科赫巴率部转移到耶路撒冷东南约11公里处的贝塔尔要塞。起义军在这里坚守到公元135年8月。

最终罗马人还是成功镇压了这场起义,迦南地区由罗马的附庸国变成了罗马帝国直接统治的行省。罗马人将当地的犹太人逐出,同时从其他地区移入非犹太居民。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在上古时代被称为迦南。事实上正是公元135年罗马人在镇压了当地犹太人的起义后才将此地改称为巴勒斯坦。罗马人所起的这个巴勒斯坦的名称本来应当写作PALESTINE,后来逐渐转写成Palestine。

本来这个单词的正确读音应该是非利士丁,然而汉语在进行翻译时将其译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开始了在世界各地长达两千余年辗转迁徙的历史。过去一般认为犹太人在这一过程中遭受了各种歧视、迫害乃至是屠杀。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叙述所造成的固有印象——事实上真正遭受迫害的只是犹太人中的阿什肯纳兹人这一特定群体。

阿什肯纳兹人最早是欧洲基督教国家对生活在莱茵河及日耳曼地区的犹太人的称呼,后来扩展到对所有欧洲犹太人的统称。随着新大陆发现之后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欧洲各民族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漂洋过海移居北美、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犹太后裔也属于阿什肯纳兹人的范畴。简而言之阿什肯纳兹人就是欧洲犹太人后裔,然而古犹太人迁徙的方向并非只有欧洲。

古代以色列王国的所罗门王与埃塞俄比亚示巴女王的儿子曼尼里克后来成为了统治埃塞俄比亚近3000年的所罗门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所以如今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还生活着一支黑种犹太人:他们的肤色在黑人群体中相对较白。他们在当地被称为法拉沙人(意为外来户)。他们信仰原始的犹太教义,但不大懂犹太教律法。由于他们没有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因此因一度被外界怀疑不是真正的犹太人。

当初波斯帝国从巴比伦人手中解放犹太人后就有一部分犹太人选择留在波斯境内。这些犹太人的后代在伊朗一直繁衍至今。伊朗境内的犹太人都是世代定居于此的土著居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尽管强调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因此排斥少数民族及其信奉的宗教。每当犹太教的节日到来之际伊朗政府都会向国内犹太人表达祝福。用伊朗官方的话说:我们对以色列国有意见,但对犹太人没有。

其实远在东方的中国、印度、缅甸等国也都生活有一部分犹太后裔。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一支两万人左右的犹太人来到了中国。和欧洲犹太人所不同的是这支犹太人迅速同化在中华民族大群体中:他们有的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从事小买卖,有的耕地务农。他们身上唯一保留的犹太人印记就是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以色列的谐音)。一赐乐业尽管源自犹太教,但同中华文明以及同样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有不少融合。

他们身上唯一保留的犹太人印记就是他们的宗教一赐乐业(以色列的谐音)。一赐乐业尽管源自犹太教,但同中华文明以及同样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有不少融合。他们的宗教场所和穆斯林一样称之为清真寺,也有部分犹太人改宗了伊斯兰,所以这批犹太后裔在我国目前有的登记为汉族,有的登记为回族。如今生活在中国的犹太后裔已和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

公元7至9世纪西迁的突厥可萨部族在伏尔加河中下游建立了可萨汗国(又称哈扎尔汗国)。和其他西迁的突厥部族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教不同:可萨人在同犹太人的交往中逐渐皈依了犹太教。可萨汗国灭亡后已皈依犹太教的可萨人迁居到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以及中东、中亚、中国等地。由于这些人在宗教信仰和一些文化习惯上已被犹太化,所以这些可萨人的后代也被视为是犹太人。

由此可见犹太人在长达两千余年的辗转迁徙过程中并非如以色列官方所宣传的那样从未与别的民族融合同化过: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完全实现了与中华文明的融合,生活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也一直与当地的穆斯林和睦相处。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和经典,阿拉伯帝国任命了不少犹太人担任外交、贸易、财政顾问。

公元9世纪时希伯来语成为了从巴黎到巴格达和开罗的贸易路线上的主要交流语言。这一时期生活在阿拉伯帝国的犹太人还把阿拉伯、中国、印度的文明成果传入了欧洲。如今的以色列是由阿什肯纳兹人(欧美犹太人)建立的,而生活在埃塞俄比亚、伊朗、印度、中国、缅甸等地的犹太后裔则被成为亚非犹太人(或东方犹太人)。目前全世界可以考证的犹太后裔约有1600多万人。

这其中60%左右的犹太后裔属于阿什肯纳兹人群体,40%左右的犹太后裔属于东方犹太人群体。阿什肯纳兹人基本上未被其他民族同化,而东方犹太人其实或多或少存在与其他民族同化的现象。长期以来在国际事务中掌握话语权的西方国家把犹太人塑造成为一个备受歧视迫害的民族,然而实际上受到迫害的只是生活在西方国家的阿什肯纳兹人这一特定群体。

犹太人在中国几乎是完全彻底同化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了。生活在中东、印度、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地的犹太人也从未遭受过大规模的迫害。生活在欧洲的阿什肯纳兹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欧洲人所信奉的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犹太人耶稣所创立的一种新教义。尽管基督教同样也尊奉《圣经》,然而传统的犹太教尊奉的是《旧约》,可耶稣创立的这种新教义同时尊奉《旧约》和《新约》。

最为关键的是犹太教视以色列人为神的特选子民,强调以色列民族的独特性;相比之下耶稣宣扬的这种新教义宣扬只要信耶稣基督就都可以获得拯救。耶稣向世人宣传:上帝不只拯救犹太人,而是拯救世人。基督教认为上帝与摩西所立的《旧约》已被上帝与耶稣所立的《新约》所取代。在基督教的观念中犹太人的选民地位已被基督徒所取代,犹太人已被上帝所抛弃。

犹太教并不承认耶稣的先知地位,而基督教则强调是一位名叫犹大的犹太人出卖了耶稣。四处流浪的犹太人在犹太教的作用下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民族身份和文明体系。中国人和中东穆斯林国家对犹太人的民族身份认同给予了充分的宽容,然而欧洲基督教国家则把犹太人与魔鬼联系了起来。这样一个与欧洲国家在人种、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的小众民族几乎成为了所有欧洲国家排斥打压的对象。

在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采邑制度下犹太人这种与欧洲主流文明格格不入的小众民族无法获得自己的土地。因此犹太人在欧洲缺乏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耕地,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只好从事纺织、印刷、皮革等小手工业生产以维持生计。从中东地区迁来的犹太人通过参与丝绸之路贸易较早与波斯、印度、中国等文明有所接触,所以他们的手工技艺比当时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要强得多。

然而这在无形中就抢夺了欧洲工匠们的饭碗,于是犹太人作为异端分子也被排除在欧洲的手工业市场之外。欧洲的犹太人既不能种地,又不能靠手艺技术吃饭,他们唯一所能从事的就只剩下了金融业。当时基督教禁止向同教兄弟放贷的行为,然而当时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欧洲各封建领主出于彼此征战和享乐的需求又确实需要借贷,于是犹太人就开始扮演起为封建领主敛财的角色。

犹太人事实上成为了替欧洲各国封建领主敛财的白手套,所以各国领主们都离不开犹太人,然而充当白手套角色的人几乎最终都没好下场。当封建领主从犹太人身上榨干最后一点价值之后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过河拆桥。当时英国一位法学家说道:一个犹太人本身是一无所有的,因为他得到的任何东西在理论上都是属于国王的,只要国王愿意就可以要求这个犹太人提供任何自己看中的东西。

教义上的分歧、经济上的白手套地位决定了犹太人在欧洲注定被排挤的命运。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新教徒、德国人引以为豪的思想巨人马丁·路德就曾把犹太人比作瘟疫。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在自己的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犹太商人夏洛克这一反面形象。这些其实都是当时欧洲所流行的反犹主义的表现。那时的欧洲成立了异端裁判所用来迫害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所有异教徒。

当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之后犹太人的命运比起中世纪甚至更为恶化了。在中世纪基督徒是被禁止从事放贷业务的,然而随着近代资本主义金融业的发展使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开始把犹太人视为竞争对手,一时间犹太人成为欧洲的旧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底层民众所共同厌恶的对象。那时的犹太人在欧洲不得不生活在被称为隔都的特定居住区,隔都被用围墙与大门同非犹太人居住区隔离开来。

这实际上和曾在美国、南非等国存在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只不过隔离的对象由黑人变成了犹太人而已。犹太人不是没尝试走出隔都融入欧洲主流社会:18世纪的犹太启蒙思想家摩西·门德尔松就被誉为是从隔都走向现代社会的第一人,然而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体系在一定程度是是以牺牲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代价的:门德尔松就告诫自己的族人放弃犹太人传统的语言和宗教信仰。

生活在德国的门德尔松用德语代替希伯来语作为自己的第一语言,同时他也呼吁自己的族人们主动皈依基督教。继门德尔松之后莱温佐恩等犹太思想家也不断呼吁通过革除犹太旧俗融入欧洲现代生活。众所周知犹太民族诞生了很多杰出人物:罗斯柴尔德、 洛克菲勒、摩根等豪门世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爱因斯坦、冯·诺依曼等著名科学家以及如今的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

然而这些犹太人中的精英人物恰恰是被外界同化最深的:这些人接受了世界上的各种优秀文化,而他们融入近现代社会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放弃犹太旧俗的过程。这些人中有几个是说希伯来语的?有几个是信犹太教的?你见过马克思、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这些人穿犹太人的民族服装吗?所以这些人身上究竟还保留了多少犹太传统呢?由此可见犹太人并非如以色列官方宣传的那样从未被外界同化过。

事实上犹太人一度相当积极主动试图融入到欧洲主流社会中,然而欧洲的反犹主义使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的努力屡屡受挫。如果我们把欧美犹太人的命运与东方犹太人进行对比就更能看清这点:无论欧美犹太人还是东方犹太人都曾尝试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恰恰是欧美国家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政策造成了犹太人始终不能被欧美社会同化的结果,相比之下东方犹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同化融合的现象。

犹太人在中国几乎是完全彻底被同化,在伊朗、印度、缅甸等地属于半同化。这些东方犹太人从未像阿什肯纳兹人一样遭受过种族迫害,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东方犹太人与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时至今日东方犹太人在血缘上已很难看出有多少犹太人先祖的痕迹:事实上东方犹太人中白人、黄种人、黑人都有,而且有些也已不再信奉犹太教,所以他们和现在的以色列人在基因上和文化上其实都已比较疏离。

生活在欧美国家的犹太人也曾尝试过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然而在欧洲人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最终促使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世界的民族运动风起云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并开始向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印度、越南、古巴等地爆发了民族运动;巴尔干国家纷纷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从1844年起民族主义一词就开始在社会文本中频频出现。

从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主义就开始逐渐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犹太人被排挤迫害的客观现实和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兴起共同促进了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发展。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第一次世界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大会。这次会议把犹太人复国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国即巴勒斯坦地区,随后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向英、德、法、美等大国寻求支持。

一时间欧美主要大国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犹太人的政治组织。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表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这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战胜告终:昔日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战败国被彻底肢解。

这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英国的托管地,大量犹太人趁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到来使生活在这里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胁——他们认为犹太人侵占了属于自己的土地。1921年英国人试图通过分出巴勒斯坦的内地部分成立独立的外约旦国家来抚慰阿拉伯人。约旦河以东的外约旦地区就此从巴勒斯坦地区分出来并逐渐演化为今天的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的独立阻止了犹太人的渗透,使阿拉伯人在当地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在将约旦分出后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却愈演愈烈。这时作为巴勒斯坦统治者的英国却认为:犹太人不过只是想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故土,还不至于达到侵犯阿拉伯人在当地的权利和地位的程度。然而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于是越来越多的德国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

1919年犹太人刚开始大规模向巴勒斯坦迁徙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只生活着65000名犹太人,然而到了二战爆发时的1939年就陡然上升到45万人。随着二战爆发后纳粹铁蹄肆虐欧洲各国,一时间越来越多的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人与犹太移民的关系进一步恶化。1937年7月7日英国皇家调查团发布的《皮尔报告》全面分析了巴勒斯坦冲突的起因与现状。

这份报告认为阿拉伯人确实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要求民族权利并恐惧犹太民族家园的建立是骚动的根本原因。然而与此同时该报告又认为在纳粹迫害欧洲犹太人的前提下阻止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也是不现实的。该报告认为应当将巴勒斯坦地区分割为分别由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统治的两个国家。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巴以分治方案的实际上就是这份报告,然而二战的爆发使这份报告没能来得及付诸实施。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当时由英国托管的迦南地区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现代以色列国家在两千多年前的以色列王国故土上宣布成立。这个犹太人所建立的国家沿用了古代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的国名,以此象征着犹太民族与苦难历史的告别和对祖先历史文化的继承。

以色列官方为证明自己的立国是合法的正义的就必须把巴勒斯坦地区说成是自己祖上的固有领土,必须把犹太民族塑造成为一个在两千余年的辗转迁徙过程中坚强不屈的民族。犹太民族从未被同化这样一种神话就是在如此背景下被以色列官方大为宣传,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以色列官方所宣传的那样。事实上如今的以色列并不是犹太单一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典型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

在漫长的两千余年辗转迁徙过程中东方犹太人早已与欧美犹太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尽管以色列把自己塑造成是全世界犹太人的祖国,然而以色列国毕竟是由欧美犹太人主导的,因此以色列对东方犹太人的身份认定始终表现得颇为纠结。以色列立国之初在国防和经济形势上都不容乐观,所以迫切需要引入外来移民发展经济、巩固国防。那时身处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对东方犹太人入籍抱着欢迎的态度。

早在1949年以色列特工人员组织的神毯行动就把5万也门犹太人运到了以色列。1950年5月到1951年5月到12月期间以色列策划的以斯拉和尼希米行动帮助12万伊拉克犹太人成功移民以色列。1951年7月5日以色列政府颁布了《回归法》:把居住在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称为流散中的犹太人,把移民以色列表述为回归自己的祖国。以色列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打造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祖国。

1952年4月1日以色列国会通过的《国籍法》规定:任何一个年满18周岁的犹太人只要一踏上以色列的国土就自动成为以色列公民,除非他自己申明拒绝这一身份。然而以色列连续取得五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后国防安全形势大为改观,与此同时以色列也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这时以色列对东方犹太人的态度就悄然改变了。1970年以色列对《回归法》进行了修正。

从此以后凡是犹太母亲所生或已皈依犹太教的人才能认定为犹太人。如今以色列的法律规定:只接受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对犹太人的定义分为两种:一是血缘上犹太人,二是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血缘上的犹太人必须是犹太母亲所生,如果只是父亲是犹太人或母亲祖上有犹太血统是不能认定为犹太人的;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主要是通过宗教皈依的方式成为犹太人。

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文化宗教上的犹太人是伊万卡:她在嫁给犹太人库什纳之后皈依了犹太教。如今以色列境内实际上生活有阿什肯纳兹人、东方犹太人、阿拉伯人三大群体。当然东方犹太人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族,而是泛指从埃塞俄比亚、中国、伊朗、印度等亚非国家迁入的犹太移民——这些人中白人、黄种人、黑人等各种族的都有,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也相对较大。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大批苏联犹太人开始向以色列移民。这一时期苏联犹太人的到来使以色列人口在短短3年间增加了10%。1989年以后移居以色列的苏联犹太人中有近万名科学家和5万名工程师。如今以色列境内生活有100多万从俄罗斯移民而来的犹太人。这些人在以色列大多从事商业、科技类的工作。身为美国盟友的以色列也因此与俄罗斯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特殊关系。

国家概念和民族概念之间本来就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尽管我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然而与此同时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我国的蒙古族、朝鲜族、俄罗斯族当然不是蒙古国、大韩民国、俄罗斯联邦的公民,而已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美国的英裔、法裔、德裔居民也不是英、法、德等国的公民。美国的600多万犹太人显然也不可能被称为以色列人。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犹太人都是以色列人,同样也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是犹太人。在1948年以色列复国前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是阿拉伯人。现代以色列国家诞生后其境内约4/5的阿拉伯人选择离开,然而仍有1/5左右的阿拉伯人选择留下。如今以色列境内仍生活有占其总人口20%左右的阿拉伯人。除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外以色列境内还生活有5%的其他人种。

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主要属于伊斯兰教德鲁兹派。伊斯兰教内部一直就存在激烈的教派冲突:逊尼派和什叶派已争斗了上千年,而德鲁兹派作为中东地区一个不甚起眼的小教派一直是备受挤压的。信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阿拉伯同胞在他们眼中并不见得就比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好多少。以色列也并没因为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就对自己境内的阿拉伯人进行迫害。

2016年以色列通过了40亿美元的少数族群发展计划,重点解决少数族群的住房问题。如今就连以色列军队中也有阿拉伯人服役。实际上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一直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作为阿拉伯族裔希望巴勒斯坦能独立建国,所以他们在早期也曾一度支持过巴解组织;另一方面以色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能保护他们过上所向往的生活。

2018年以色列试图通过修正国家基本法的方式把自己定义为犹太人的国家。在此之前以色列尽管事实上一直是犹太人主导的国家,但考虑到国内25%的少数族裔的感受始终不敢在国家基本法层面把自己定义为犹太国。这条法案已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裔居民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德鲁兹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承担着强制服兵役等义务,然而到头来却在法律上被定义为二等公民,一些在以色列军队中服役的德鲁兹人甚至以辞职表达抗议。

搜索建议: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吗  
热传

 【歌词】恋風 / 歌手:恋风

《楝树下》作词:木目心作曲:刘亦敏编曲:冯丹演唱:云菲菲录混:王哲LRC BY :吉时雨132 7269 041歌词千寻那条堂前屋后的路想起小时候我们嬉戏追逐楝...(展开)

热传

 【歌词】分手进行曲 / 歌手:潘...

致敬李天平演唱∶黄海永作词∶李天平作曲∶郑雨/李天平编曲∶郑雨发行:李天平出品公司∶创梦娱乐策划文化传播收录李天平部分原创歌曲主题名【106】首歌词千寻笑容里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