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太有用了:应对劳动争议实务处理的四步核心操作来了

来 源 |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ID:GHRlib) 作 者|祝佳杉

近些时日,和劳动争议有关的新闻频上热搜,并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今日就和大家聊一聊劳动争议实务处理应对话题,一篇短文的时间,告诉你发生劳动纠纷问题时HR的正确处理方式。

如今时代变迁,员工的法律意识前所未有提升,作为HR只了解法律已经远远不够了。

为什么知法懂法的HR却难以在实际问题中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而HR又该如何凭借对风险防控的了解提升自我价值呢?

再比如员工向企业提出诉求,要求企业支付欠薪补偿金、防暑降温费等,从这一刻开始,作为HR的你们该怎么办?

老祝相信很多HR之前都对劳动法有过学习,但很多HR在这个方面还是欠缺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把法律、管理和实务结合在一起。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如果有员工提起诉求,作为HR要处理应对的前四步核心操作到底是什么!

第一步 诉求基本分析

老祝思维:员工提出诉求,你首先应该想:他有没有资格和我要?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官方定义为主体适格)

比如已经领了退休金的老人,他想像别人一样享有防暑降温费,另外他还想让公司给上公积金,这肯定是不可以被支持的。为什么?

回答前再举个经典例子:我跟我女朋友去逛街,我自己兜里掏出来五块钱买了彩票中了一千万,然后我就和她分手了。分手后她想找我要中奖的500万,这种情况下法律会不会管?——很明显,如果我和她结婚了,离婚分走一半是可以的,但情侣之间不可以。

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取决于双方是什么的法律关系。婚姻关系就是共同财产,而已经退休领了退休金的员工,法律上来说和企业已经不是劳动关系了,即使返聘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劳务关系了,那么防暑降温费等法定福利就没有义务给了。

当劳动者提出诉求时,先判断双方法律关系。

因此如何判断劳动和劳动关系就非常重要,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签订劳务关系但用成劳动关系的例子,而且随着灵活用工(非劳动关系的法律用工模式,像非全日制、代理、外包、派遣、合作等等)的流行趋势,未来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需要确认劳动关系的案子。

关于如何认定,有四个方向可以供大家选择:

01 法律认定

关于法律认定,法条上来说有三个判别方式:

主体适格——上面已经提到

管理+报酬——有没有给对方提供拥有劳动报酬的工资

公司主营——他的工作是不是你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这里提一点,如果说一个员工和公司确立劳动关系,那么和员工打官司千万不要“以对方的工作不是你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因为主营业务概念很难界定,仲裁员也很难直接判断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这一条法律。就像银行行政、财务、技术人员、保安并不符合银行贷款和存款的主营业务方向,但广义上来说,这些人都是为了公司主营业务服务的。

02 法律认定

核心点判断方法是人身隶属。也可称之为“人格从属”或“人身依附”。

劳社部发〔2005〕12号文《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第二款中“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的规定就反映了人身隶属的核心本质,

其本质在于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指挥和管理,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具体工作量、工作中的规则等享有主导权。

03 简易认定过程/结果

有人说:不想考虑那么复杂。简单的办法:通过过程和结果来进行判断。过程和结果的区别举两个例子说明:

比如,公司要求一个月入职100个新员工,而HR一个都没招来,那工资、社保等还是要照付不误,还有一些招聘的费用也应当由企业自行承担,不能将责任转嫁于hr,这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劳动关系下,企业花钱买的是员工的时间而非结果。

再比如,一名HR替另外一个公司做招聘,一个月内招20个人,招到了就给钱,招不到就不给钱。如果一个人都没有招到,那么不论在招聘中这位HR付出了多少成本,都由其自行承担,企业是不需要为其托底的。这就是结果管理或者叫以工作结果付费。

简言之,劳动关系是过程管理为主,非劳动关系大多是结果管理为主。因此如果双方没有劳动关系只是结果管理,那么企业就不要管理他的工作过程。

04 实务认定

这里很简单,就是要管理痕迹/证据——即用工过程中存在过的痕迹一定要管理好。

很不严谨的一句话总结:只要企业不能证明和员工之间不是劳动关系,那么被法院认定你们之间是劳动关系的可能性就存在。

法律依据分析

如果确定了员工想要的钱在仲裁时效内,那么要考虑:有没有法律依据?

老祝思维:先看全国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相对少一些),如果全国法律法规没有细化,要看地方法律法规,最后看仲裁法院裁审口径(全国/地方-判例/习惯)。查完法律之后,就要看员工要的诉求是否符合公司方面规定。

事实证据准备

老祝思维:发现员工要求是对的,要求也合理,那下一步HR就需要找证据了。

劳动法中并不是谁主张谁举证,而是举证责任倒置,员工只要提供一个初步证据即可,其余大多证据都需要企业提供,企业提供不了就可能判企业败诉。

所以要看员工有没有证据,如下图,证据分八大类: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书证(空白合同签字别作假,比如员工年初签的字企业年末补充上条款,法院是可以鉴别出来企业的时间不对,周期相隔越长越容易鉴定),电子数据。

另外,钉钉等网络软件打卡能否作为证据,需要有几个要素才可以:如果是员工自己保管的对他不利的证据,自己提交是有效的;第三方中立机构的数据平台(钉钉、公共邮箱等不可修改的中立平台)是有效的;如果数据连贯有一定证明力度,而非断断续续也是有效的。

责任风险评估

老祝思维:“羊群效应”“历史问题”导致了管理风险的提升。

这个时代已经不同,员工法律意识都已经提升了,所以HR要尽量避免发生劳动争议。不是说某个案子能赔多少钱,而是说现在的案例只要到一审、二审的程度,诉讼判决书等大多要上网公开,信息很全。我安利大家一个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

如果公司准备上市、融资、参与政府项目,别人就可从企查查和裁判文书网查到企业信息,而各省份法院、工会、人社局都会直接链接裁判文书网网址,这会对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这里要说清,处理劳动争议问题一方面要理清解决方向,说服老板也是另一个重要方向。如果劳动争议越来越多,学会劳动风险管理,再基于成本、管理风险等做出3个方案,跟老板分析,告知老板什么情况会赔钱甚至败诉。就会觉得你这位HR是有价值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资源》杂志”立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词条  实务  实务词条  应对  应对词条  有用  有用词条  核心  核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