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又是别人家的学校(淮阴职大-清江拖拉机厂职大-市机工职大)

文/叶伟昌

作者简介:

叶伟昌,1934年1月生,上海市嘉定人,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同济高工机械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江苏省清江拖拉机厂、淮阴工学院前身淮阴工业专科学校(负责机械工程系创建,并任机械工程系主任)工作, 淮阴工学院教授。曾获江苏省推广先进刀具先进个人、淮安市教育先进工作者、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及其奖章等,并以淮阴学子—刀具专家叶伟昌接受淮阴市(现淮安市)电视台人物专访,拍摄专题片向海内外播报。其撰写的《成形车刀的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明设计手册》等173种专著和文献已被上海嘉定图书馆珍藏。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鲜明应用型工科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于2000年6月由原两所国家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3月,原核工业部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其中。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创建的同济医工学堂附设机师科。

2020年是南京工程学院合并组建20周年,《南京工程学院校友通讯》2020年第2期出版了合并组建20周年特辑。作者发现《校友通讯》中关于南京工程学院历史沿革图和南京机专历史溯源的记载中涉及学校校名更迭时间和名称多处有误,作者是这段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故特撰此文订正,还历史于真实,以免年久日长,以讹传讹。

南京工程学院历史沿革图(《南京工程学院校友通讯》2020年第2期4页)

南京机专历史溯源(《南京工程学院校友通讯》2020年第2期5页)

(一)上海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校名历史上不存在

南京工程学院历史沿革图中列出,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于1950年曾改名为华东工业部上海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此事与史实不符,这要从同济高工历史变迁说起。

同济高工的前身是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她始建于1915年,1933年改建为同济高工,其全称是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同济高工)。该校设机械、土木两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学制4年(含一学期实习课),其培养目标是机械和土木中级技术人员,面向全国招生。同济高工第一任校长为梁鋆,先后担任校长的还有唐英、祝元青、胡兆瑛、朱振德。

1933年同济高工随同济大学一起,校址设在上海市吴淞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至昆明、四川李庄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同济高工随大学部工学院由四川李庄(现属宜宾市管辖)迁回上海,在新市区江湾魏德迈路 (今为邯郸路)370号续办。

1951年5月,同济高工与同济大学分开,隶属于华东工业部领导(见叶琳昌著《结缘防水60春―我的建筑科学生涯》第6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同时调整学校组织机构,设教务、辅导、总务三处,人事、财务两室,机械、土木两个专业科和实习工厂。华东工业部任命朱振德教授继任校长,江可宗任教导主任,蒋式良任机械科主任,胡麟任土木科主任,吴忠道任实习工厂厂长。为了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建设和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1951年7月学校迁至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原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旧址办学。

1953年初,华东大区撤销,同济高工直属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1953年7月,同济高工土木科、机械科分别建校,在土木科基础上成立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南京建校升格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5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同济高工机械科迁址童家山1号,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至此,同济高工办学历史结束。

我是1950年8月考入同济高工机械科的,我的胞弟叶琳昌(中国建筑业协会防水分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上海市建设系统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1951年2月考入同济高工土木科的,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那时学制已改为3年,机械与土木二个专业在校学生只有200多人。当时在上海读书时进出学校大门,学生必须佩戴学校颁发的‘同济大学高工’白底黑字的倒三角形校徽(三个角的周边倒圆角,上方是‘同济大学’4个较大字码,下方‘高工’二字很小,如不细看几乎与同济大学校徽一样)。这里有个小插曲,当时我弟弟年龄小(只有14岁,尚未发育长大),长得又矮又瘦,有一次我们乘电车到市区蓬萊路龙门邨看望姑母时,旁边一位乘客直嘀咕:"看迭个小囝还偷戴大学生的校徽",对此我弟弟扬了扬头,不予理会,引来了不少乘客的哄笑,至今我们都记忆深刻。由此可见,1951年2月份时,同济高工仍归属于同济大学领导。直到1951年5月,同济高工才划归华东工业部领导,学校正式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简称同济高工),这可从当时学校颁发给大家的华东工业部同济高工校徽来佐证。值得注意的是,在隶属华东工业部领导后,删除了职业二字,因为当时大中专毕业生都是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这段有关变更学校领导关系以及更名的历史,我与胞弟都是亲历者与见证人。据此可见,1950年12月,学校改名为华东工业部上海同济高级工业学校是与史实不符的。

南京机校成立前后校名多次更迭,在南京工程学院官网版、挡案版和网络版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原因主要是撰写校史的人不了解前因后果,相互搬抄所致。现在说法最多的是1950年同济高工易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实际上这不是1950年的事情而是1951年5月份的事情,当时在同济高工大礼堂里召开的师生大会上正式宣布的,与会者有同济大学及华东工业部领导,会上宣布同济高工正式归属华东工业部领导并宣布为了学校发展全校师生将搬迁南京继续办学之事。之所以有人写成1950年发生此事的原因,因为当时华东工业部派来接管的军代表胡序同(后任南京机校副校长)是1950年就先到学校了解校情和师生情况,而且接管前一直都在同济高工里协同朱振徳校长参与领导工作所致。

综上可知,1950年时同济高工的校名没有更改,仍然沿用1935年时候的"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名;1951年5月学校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3年初华东大区撤消,校名改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1953年7月同济高工撤消,以机械科为基础组建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校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上海邯郸路370号同济高工校门口全景

上海邯郸路370号同济高工尚未完工的学生宿舍(资料照片)

迁至南京(中山北路200号)同济高工校区(1)

迁至南京(中山北路200号)同济高工校区(2)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教学楼(南京童家山1号)

隶属于华东工业部时同济高工的校徽

搜索建议:又是别人家的学校  又是别人家的学校词条  
热议

 尖锐疣哪里治疗好(尖锐疣会好么)

本文由南京优嘉病毒疣医学研究所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相信很多人对尖锐湿疣并不陌生,起码通过很多平台都看到过这个疾病的一些相关内容。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一带而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