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阿房宫赋结构方法是什么(阿房宫赋结构方法)

杜牧画像

阿房宫赋

〔晚唐〕杜 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起题。写阿房宫的地理位置、建筑规模,想象其中的宫廷生活情景。)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承题。写阿房宫里的宫女之多、财宝之丰。)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转题。写阿房宫的覆灭。)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合题。总结秦人的历史教训,用以警示后人。)

阿房宫想象图景

陈锦云老师简评: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赋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气势雄健,风格豪放。

阿房宫的模型尺寸

此赋的结构,明明白白地使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段落顺序安排,常见的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例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但是本文明显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即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安排。正常的人,谈到阿房宫时,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发问:阿房宫在哪里?谁建的?规模怎样?里面住着什么人?有什么景色?是不是像清朝的圆明园?里面有没有大量珍珠宝贝?现在还在吗?去哪里了?谁毁坏的?它给我们留下什么思考?有什么值得借鉴的道理吗?《阿房宫赋》一文,其实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百度百科介绍阿房宫

至于它为什么一定要分成四个部分,而不是五个部分,或者六个部分?答案可能是,作者认为:只要分成四个部分,就可以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清楚了,不需要分成五个部分,更不需要分成六个部分。当然,分成三个部分,似乎又太少了。总之,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对应起题、承题、转题、合题,这种模式,并非某些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千百年来无数作者进行大量写作实践探索出来的结果。只有这样安排,才是最合理的。

这种情况,很像古诗句子中的七言句子,它是最为成熟的、最好用的、数量最多的句式。例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人西辞黄鹤楼,两个黄鹂鸣翠柳,秦时明月汉时关,春风又绿江南岸,黑云翻墨未遮山,月明林下美人来,一星如月看多时。古诗中八字句子很少,六字句子更少。五字句子比较多一些,但是容量实在太有限了,越来越不好用,直至终于几乎没有人用了。当然,四字句子,到唐朝时,就几乎成为古董了,现在或许已经成为化石了。这是写作发展史上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回到《阿房宫赋》本身上来,它的分成四个部分,几乎是必然的事情了。因此,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就要充分注意这个结构特点。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重点必须特别提醒读者注意。正常的起承转合结构,写作重点必须放在转题部分。这一点,在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杜甫《九日蓝田会饮》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温庭筠《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转题一联,均是全篇最为精彩之处。以此理推之,《阿房宫赋》最为精彩处也应该是转题处,即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段。但事实并非如此。该赋最为精彩处,应该是在文章最后一段,即合题处一段,尤其是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乃一篇之警策,姑称之为文眼。这是为什么?

其实,《阿房宫赋》仍未脱离起承转合的藩篱。客观地讲,该赋写得实在精彩。第一段已经非常精彩了,但是第二段比第一段似乎更加精彩;第三段,则比第二段来得更加精彩,至少是毫不逊色;第四段,则明显比第三段更加精彩。所以,它的第三段,转题部分,完全是按照传统要求来写,比第一段、第二段来得精彩多了。奈何第四段实在是太精彩了,其神来之笔的光芒似乎把第三段给掩盖住了,因此才让我们产生了错觉。这一点,可能连作者本人也颇感意外吧?当然,像本文这样,连续爬台阶的写法,一段比一段调子唱得更高的写法,中间没有低缓、回旋的写法,毕竟是古今罕见的,是特例。特例不能推翻通例。因此,转题部分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的理论,仍然是成立的。

2022年5月12日于德化,梅雨霏霏叩帘栊

阿房宫的实际位置:咸阳、西安之间

搜索建议:阿房宫赋结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