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关于荒漠化和沙漠化区别(荒漠化和沙漠化一样吗)

来源:【绿色中国】

文/铁铮 田阳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

今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命运共同体。

当荒漠化防治再次被媒体广泛提起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专业人士,请他们给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把把脉,倾听他们关于加快荒漠化防治的真知灼见,帮助人们厘清有关概念,走出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

△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 贾建新 摄

最核心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土地沙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以遏制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履行《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应对土地荒漠化的国家行动。

荒漠化防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负责人丁国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走出简单化的误区,让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原则落到实处。

丁国栋同时兼任中国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学会荒漠化调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说,荒漠化防治是人类治理退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和事业。在防治中,因地制宜毋庸置疑是必须遵循的最核心原则。

△丁国栋教授

据他解释,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人类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的最正确指导。

他严肃地指出,纵观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历史和现状,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体现得还不够彻底、不够到位,以至于在实践中出现了人工林树种单一、林分退化甚至死亡、生态系统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现象。荒漠化防治的成效距离预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固然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多种主观因素。

从客观上讲,荒漠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地理演变过程,受到各种各样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机理及节点问题迄今仍然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些关键性的节点多是人为划定的,其科学性、合理性依然需要验证。

这类的例子,他举出了一串:荒漠化程度评价的指标问题,植物(林分)的耗水特性和需水量问题,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耦合关系问题,生态恢复的起点和目标群落问题,等等。他说,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和探索。

另一方面,荒漠化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如资金和材料缺乏问题、实用技术和专业人员不足问题、部分民众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不强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的矛盾问题、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不太完善问题,等等。他认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影响着因地制宜原则的贯彻和执行。

从主观角度分析,自荒漠化防治工作开展以来,人们就注意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但很多情况下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精准防治始终未能落实到位。他例举的主要表现有:重治理轻管理,重治理轻保护,重技术轻理论,重树轻草,以及过度治理,等。他毫不讳言地指出,这些制约因地制宜原则实现的问题依然严重。

他强调说,改变荒漠化防治中的这些状况,必须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出发,在探明荒漠生态系统各组分、各要素之间耦合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在工程实践中切实贯彻并扎实执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他反复强调,要真正实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精准区划、精准规划、精准对象、精准施策、精准评价、精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荒漠化防治的预期目标,推进荒漠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愿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加之产业政策和保障措施的完善,因地制宜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他充满信心。

防沙治沙绝不是消灭沙漠

在现实中,不少人误以为防沙治沙就是要消灭沙漠。对此,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高广磊大声说不!他说,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区,必须给予澄清和纠正。

这位青年学者主讲的荒漠化防治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他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我们不能消灭沙漠,也无法消灭沙漠。

人类活动虽然对于加速或遏制沙漠扩张具有一定作用,但沙漠的形成主要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这是沙漠产生的基本背景,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沙漠的消长。

他解释说,沙漠的形成与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均存在密切联系,并随着地球演变不断发生变化。如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有青藏高原高山阻隔,造成区域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最终形成了大范围的沙漠景观。

他强调,在治理沙化土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既要做到适地适乔、适地适灌、适地适草,也要做到适地适荒。要让荒漠保持自然的本真。

△荒原上奔驰的野马群 赵君安 摄

他的核心观点之二是:我们不能消灭沙漠,而且还要保护沙漠。

荒漠与沙漠荒漠化与沙漠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差之千里。他提醒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沙漠。一定要特别明确,防沙治沙工作的目标并不是消灭沙漠,而是消灭土地沙化,特别是防治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土地沙化。

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为熟悉,知道要保护大熊猫、东北虎、亚洲象、金丝猴、扬子鳄……他告诉我们,事实上这只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科学家的眼中充满了对沙漠的热爱。他说,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中,沙漠与森林、湿地、河流、湖泊、农田、海洋、城市等一样,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地球母亲,是地球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沙漠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也孕育了独特的神奇物种。沙漠是骆驼、荒漠猫、耳廓狐和胡杨、沙冬青、沙米等动植物的故乡与乐园。

他饱含深情地说,如果沙漠被消灭,对于沙漠里的动植物而言,就如同熊猫失去了竹林,老虎失去了森林,鱼儿失去了河流……因此,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荒漠沙漠也是金山银山。

荒漠也是宝藏之地

据统计,荒漠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0%,具有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特点。说到荒漠,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广袤、干旱、漫天风沙和寸草不生的荒凉死寂。

不少人认为,荒漠等于贫瘠,寸草不生,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很多人还会联想到荒漠生态系统的负效应如沙尘暴源区、贫困集中区等等。

荒漠,百害而无一利……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赵媛媛强调,应该尽快纠正人们的这一偏见。

荒漠真的没有价值吗?这位女博士主讲荒漠化防治学风沙物理学等课程,曾无数次深入荒漠腹地。她说,真正走入荒漠,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所想象的样子。在荒漠里,有许多动植物存在。那些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为主的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组成了地球最耐旱的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赵媛媛副教授、高广磊副教授带学生在毛乌素沙地实习

说起荒漠,女博士如数家珍。同森林、草原和农田等生态系统一样,荒漠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有着极其独特的功能。荒漠也是生物的居所和人类的家园。如果没有荒漠的少水和干旱环境,水气循环和风就很难形成,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荒漠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生物多样性保育、防风固沙、土壤保育、固碳和水文调控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她说,荒漠生态系统蕴藏着大量珍稀特有物种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例如四合木、泡泡刺、膜果麻黄、矮沙冬青、细枝盐爪爪,等。

防风固沙是荒漠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她说,荒漠植被看似稀疏,但是在降低风沙流动、减少风沙对周边生产和生活的损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在阻沙固沙的同时,还保留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在她看来,荒漠植物是重要的碳库。在固碳方面,荒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尽管相比于森林和草地等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相对较弱,但其分布范围广,且土壤具有巨大的碳吸收潜力,固碳总量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固碳量相当于1000多平方公里森林的年固碳量。

在水文调控方面,荒漠地区土壤渗透率较高,能够将降水净化为洁净的水源并汇聚形成地下水库。水汽在荒漠植物冠层和土壤空隙等地物上遇冷凝结成水,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稳定持续的水资源输入,对于生物结皮形成、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植物克服干旱胁迫等具有积极作用。

她指出,除此之外,荒漠生态系统还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娱乐和文化欣赏的场所。有研究调查表明,若荒漠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用货币价值衡量的话,防风固沙、水文调控、土壤保育和固碳价值分别占比40%、24%、18%和17%,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景观游憩所占比重约为1%。

她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已建成26个国家级和局级生态站,覆盖了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青藏高原高寒区及东南和西南等特殊区域环境,服务于荒漠生态学的研究,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和国际履约等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其成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专家们相信,在科学的指引下,我国的荒漠化防治事业一定能取得新的辉煌。(《绿色中国》2022.6B)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搜索建议:关于荒漠化和沙漠化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