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108年前,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最终将人类带入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国家33个、人口15亿,伤亡3000余万人。一战结束后,由于原有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时隔不到2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把84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火,军民伤亡1亿余人。人类运用自己制造的坦克、军舰、飞机相互杀戮,生命在战争中转瞬枯萎,文明在战火中遭到蹂躏。两次世界大战以规模之巨、破坏之大、伤亡之重、影响之深,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空前位置。它们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浩劫,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又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产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摒弃霸权思维和武力扩张老路,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和平共存之道

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帝国主义的霸权争夺、大国的霸权思维和武力扩张是根本原因。20世纪上半叶,人类已经具备打世界大战的能力,却仍然采取落后的方式来处理利益冲突。西方列强普遍将国际关系视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崛起强国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老牌殖民帝国则要全力维护其既得利益。无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都立足于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加上适应全球化新阶段的谈判、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最后只好兵戎相见。战争结果更是两败俱伤:德国、奥匈等战败国遭受毁灭性打击,而主要战胜国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虽然经历一战浩劫,但主导世界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仍未看清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一战后构建的仍是沿袭强权原则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面对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美、英、法等国家为了各自利益不惜大打货币战、关税战和贸易战,结果使危机更加深重。在封建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不仅上台执政,并且表现出更加露骨的对外扩张本质。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被迫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分子,被它们自己点燃的世界大战烈火所吞噬。

世界大战告诉世人:战争不是解决争端的最好办法。二战后,人们开始反思,逐渐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以新中国为代表,人类社会出现了以平等和依存求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大战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远见卓识。然而,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旧安全观、单边主义和零和博弈思维仍大行其道,世界大战的阴影挥之不去。而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将出现什么后果,是不难想象的。维护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就必须摈弃霸权思维,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和平共存之道。

弘扬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正能量,防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和绑架

民族主义是在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的认同,曾经是生机勃勃的历史推动力,但到20世纪初它开始同帝国主义联姻,蜕变为列强对外扩张的工具。一方面,为了满足财阀和政客的野心和欲望,各国统治者极力诱导和操纵民族主义,把民众绑上战车。广大民众被极端民族主义所蛊惑,狂热地投入战争,最终却承受着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巨大痛苦。另一方面,民众陷入战争狂热之后,政府想控制却无法控制,反而被这种狂热所裹挟,失去了最后的回旋余地,使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逆转,而统治者和他的国家在长期鏖战之后,或归于崩溃,或走向衰败。

一战后,极端民族主义不但没有得到清除,反而在德国和日本等国继续发酵,并与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相结合,形成法西斯国家体制,致使世界大战再次爆发。二战中,纳粹德国为了种族清洗,大肆杀害犹太人,仅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上百万犹太人被残忍地杀害。日本法西斯大肆宣传大和民族优越论,使日本整个国家和民族陷入了集体疯狂,制造出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但这种疯狂无法避免其最终失败并遭受苦难的命运。

世界大战的历史说明,民族主义一旦走向极端,将造成一国民众集体唯我独尊、盲目仇外,甚至为了微小利益而大动干戈,轻率地把国家和民族推向战争深渊。今天,一些国家仍然迷恋这把邪恶之剑的寒光,以煽动民族情绪的方式制造仇恨和对立。维护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就必须坚持制止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加强大国互信合作,聚合国际正义力量

一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利己主义盛行,大国各有想法,各有所求。崛起国德国坚信自己有能力挑战英国,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后复仇心切,俄国想在巴尔干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则力图保住海上霸主地位……欧洲大国在以邻为壑观念指导下,一方面以构建军事同盟和扩张军备来加强自身力量,另一方面立足于用战争手段来争取利益和解决冲突。当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如果各国领袖借参加斐迪南大公葬礼的机会进行沟通,危机有可能缓解。然而,没有一个外国皇室成员或政治家来维也纳参加葬礼,欧洲大国几乎是坐视地区争端和军事危机演变为世界大战,所以基辛格不无讽刺地说:各国领袖曾对任何意外都有所准备,唯独未为外交斡旋留些时间。

二战之前,民族利己主义盛行使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迟迟无法建立,导致二战未能制止或推迟。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开始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在人类历史重大转折关头,有的国家孤军奋战,有的国家袖手旁观。特别是有能力遏止法西斯侵略的西方大国,采取了纵容妥协的绥靖政策。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年迈3次亲飞德国,玩弄慕尼黑阴谋。美国宣称孤立或中立,实则绥靖。苏联在谋求集体安全失败之后,转而与纳粹德国合作。由于大国之间的猜疑,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迟迟未能建立,德、意、日法西斯利用这一点,加快发动二战的步伐,西方大国和苏联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直到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对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世界大战的历史表明,民族利己主义是世界和平的大敌,国际正义力量的聚合是制止大战的手段。维护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就必须摆脱狭隘的民族利益,铲除嫁祸于人、祸水转移、坐收渔利的思维,将世界和平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真诚沟通,平等协商,共同肩负起维护持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警惕和平主义思潮泛滥,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结伴而行的矛盾,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一战前,欧洲经历自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百年相对的和平与繁荣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麻木,由于放松警惕而导致世界大战开启。世界大战的残酷性使一战后欧美国家的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军队和国防建设地位急剧下降,一些国家军人职业被轻视,国防工业衰退,民众尚武精神泯灭,许多人逃避应征。最终结果不仅没有避免战争,而且经受了规模更大、更加惨烈的战争。二战初期,中国、波兰、法国、苏联、美国等遭受重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忘战思想严重,缺乏对付突然袭击的充分准备。

世界大战告诉我们:慎战但不怯战!越是惧怕战争,战争往往会更快来临。止战更靠备战!越是准备充分,敢于应战,越能保持长久和平。要想赢得和平,就必须具备制止战争和打赢战争的能力。越是和平时期,国民的国防意识越要加强,国家的战备和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为赢得和平和战争提供根本保障。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以及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等说明,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历史的回声中,请记住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告诫:你想和平吗?那么就准备战争吧!

搜索建议:
热议

 云雾山游记作文

云雾山游记作文四年级的寒假,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一家人前往云雾山游玩,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云雾山。在山上,因为气温较低,所以妈妈要我再穿一件外套,走了不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