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孔子相卫意思和原文简介(孔子相卫文言文翻译)

中学生文言文专项练习

1. 刘基¹论相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向其数欲害君,君却为之善耶!吾欲以君为相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以杨宪为相。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宪则不然。

注释: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

(一)解释下列加线词的含义。

(1)向其数欲害君( ) (2)宪素善基( )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是如易柱,须得大木。

(三)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怎样的度量(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刘基怎样的优秀品质?

2.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②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①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②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 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二)(董宣)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④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⑤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⑥,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⑦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选自《强项令》)

【注释】①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下文的主均指湖阳公主。②苍头:奴仆的通称。③骖乘:陪乘。④数:列举、责备。⑤箠:鞭子。这里指用木杖鞭打犯人。⑥楹:殿堂前的明柱。⑦黄门:小太监。

①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岂不诚大丈夫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安居而天下熄 安能辨我是雄雌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必有我师焉

D.戒之曰 必敬必戒

②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景春推崇公孙衍、张仪为大丈夫,孟子是如何驳斥他的?

④语段(二)中的董宣符合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文章具体说一说。

4. 钴铒潭记①

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②西。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日: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因潭形如熨斗,故名。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⑥轮:喻水的漩涡。⑦亟:屡次,时常。⑧款:敲打。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⑩芟:除草。⑪贸财:换取钱财。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

(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③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⑤决罪定,公憱⑥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⑦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⑧公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è):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 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亏:损害。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⑤狱:案件。⑥僦( 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⑦私:偏袒。⑧德:感激恩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弟子子皋为狱吏 ______ ②固吾罪当之 ______

③及狱决罪定 ______ ④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______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弟子子皋为狱吏 ②倾侧法令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跀危为何会放掉处罚过他的法官子皋?用自己的话回答。

6.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注释】①九江: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②袁术:当时的大豪强③遗:送,

(1)解释加点词

①三国时吴人也______ ②于九江见袁术______③大必成才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术令人出橘食之。

②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3)陆绩之所以要怀橘,是因为______(用原文回答),从中我们学到什么品格______。

7. 盲人摸象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①根。触其耳者言如箕②。触其脚者言如臼③。触其脊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选自《涅槃经》)

【注】①萝菔:萝卜。②箕:簸箕。③臼:舂米的石臼。

*给下列加横线词选择正确的注释。

①时众盲各以手触(A.摸 B.接触)( )

②汝见象类何物(A.象 B.相同)( )

*用现代汉语叙述画线部分的内容。

*这个成语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你身边有没有盲人摸象这样的现象呢?请举出一两例。

8.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②其名为鲲____

③及其家穿井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

9. 王淮传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幼颖悟,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卜为异日伟器。

淮与李彦颖同行相事①时,淮曰:授官当论贤否,不事形迹。诚贤,不敢□乡里故旧□废□。上称善。上尝言武臣岳祠之员宜省,淮曰: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时辛弃疾平江西寇,王佐平湖南寇,淮皆处置得宜,论功惟允。上深嘉之。

枢密都承旨王抃②恃宠为奸,淮极陈□罪,谓:人主受谤,鲜不由此。上即罢之。章颖论事狂直,上将黜③之,淮曰: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黜之适成其名。上说,颖复留,淮拜左丞相。

【注释】①同行相事:共同行使宰相职权。②王抃:人名,南宋时期人物。③黜:免官。

①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

②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⑴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________ ⑵上称善_______

⑶上深嘉之_________ ⑷上说,颖复留______

③翻译下列句子

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

④根据上下文推测,文中□处依次的字,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A. 以,而,之,其 B. 以,而,其,之 C. 于,之,以,其 D. 于,以,之,其

⑤孝宗帝对王淮评价极高,曾对王淮说: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王淮是怎样的人。

10. 西江月(并序)

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①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①本段为小序,主要介绍写作背景。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横:广远。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玉骢:青白色的马。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⑥杜宇:杜鹃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书杨朴事

苏轼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②,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子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④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①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春夜行蕲水中 欣然起行

B.我欲醉眠芳草 解衣欲睡

C.乘月至一溪桥上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及觉己晓 妻子不觉失笑

②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可惜一溪风月 B.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

C.坐作诗追赴诏狱 D.妻子送余出门

③下列对上面古诗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西江月》中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淡淡的喜悦之情。

B.《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写出了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C.《书杨朴事》中苏轼与家人告别时无以语之,可见作者受到妻儿痛哭的感染而内心无比沉痛,以至无话可说。

D.以上这三篇古诗文都是以作者被贬黄州的经历为背景,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在不同的时空下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④《西江月》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画线句都描写了月色,请从写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异曲同工之妙。

⑤《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妻子的失笑,各有什么含意?

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在以上三篇古诗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⑥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此数语桥柱上。 ②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①下面句中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以天下莫能当 莫:没有谁

B.奢不能难 难:驳倒

C.尽以予军吏士大夫 予:给

D.王终遣之 遣:送

②下面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______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A.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B.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C.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D.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③下面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括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兵法,得到父亲的赏识。

B.赵括的父亲不让他担任将军,怕他在战争中死去。

C.赵括的母亲劝说赵王不要让赵括为将,没有成功。

D.赵括的母亲不想受到儿子的连累,说明她很自私。

④翻译文中的句子

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12.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是状语后置句

B.募民能徙置北门者是定语后置句

C.民怪之一句中怪是使动用法,认为……奇怪。

D.太子,君嗣也是判断句

(2)翻译下面句子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3)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______和______两件事,说明了______的重要性。

1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亭林先生好学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二羸②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③,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①.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⑤,莫与抗衡欤。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注释】①顾炎武,号亭林。②羸:瘦弱。③亭障:岗亭。④注疏:对经典的注释。⑤渊涵博大:博大精深。

※解释下面加粗字。

①手不 释书 ______ ②呼老兵 诣道边酒垆 ______

③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______ ④必无所疑 乃已 ______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文中具体表现亭林先生治学严谨的句子。(用原文回答)

※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在读书求学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故事激励着你。写出你积累的古代一位名人及相关故事。

14.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

②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③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④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⑤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15.新城王大司马霁宇镇北边时,常使匠人铸一大杆刀,阔盈尺,重百钩。每按边,辄使四人扛之。

卤簿①所止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人力撼不可少动。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以银箔,时于马上舞动。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惊。又于边外埋苇薄为界,横斜十余里。状若藩篱,扬言曰:此吾长城也。北兵至,悉拔而火之。司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机其下,北兵焚薄,药石尽发,死伤甚众。既遁去,司马设薄如前,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召再起,司马时年八十有三,力疾陛辞。上慰之曰:但烦卿卧治耳。于是司马复至边。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启帘,见司马坦卧,皆望榻伏拜,挢舌②而退。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卤簿:扈从仪仗。②挢( jiǎo 矫)舌:翘舌不能出声。形容惊讶或畏惧。

①下列对文中王司马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采用造伪惑敌术

B.火烧边界苇薄

C.垂垂老矣仍再上前线

D.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今北人捉之人力撼不可少动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司马阴以桐木依样为刀

②但烦卿卧治耳

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止处,辄卧幛中,北人闻司马至,皆不信,因假议和,将验真伪。

⑤小说常善用描写方法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就此对下面这个句子做简要评析。

北兵遥望皆却走,以故帖服若神。

⑥阅读文章后,小文和小涵在主题的理解上产生分歧。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赞同谁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小文:我觉得这篇小说主要是想要表现王司马的机智聪慧、富有军事才能、爱国勇敢的品性。

小静:我觉得这篇小说是想通过人物处境的尴尬来表现当时统治阶层的黑暗腐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16.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①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

B. 吾射不亦精乎 精:精湛

C. 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D. 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安放

②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

A. 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 B.以钱覆其口 醒能述以文

C.而钱不湿 博学而笃志D.且秦灭韩亡魏 年且九十

③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④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 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

17. 【甲】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A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匡衡苦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③。

注释:①逮:及、达到。 ②邑人:同乡的人。 ③大学:大学问家。

①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1)教以书字( ) (2)及其稍长( )

(3)遍读之( ) (4)遂成大学( )

②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③翻译两篇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A.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偿

④乙文中主人为何感叹?他会怎样想?描绘一下他的心理。(30字左右)

⑤哪个成语来自乙文?请再举一个古人勤学的典故。

⑥读了这两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18.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 ______ ②或曰 ______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9.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君欲以起为将,然吴起之妻为齐人,鲁君疑之。吴起欲为将,遂杀其妻,以明不与①齐也。鲁君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②粮,与士卒分劳苦。卒③有病疽④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亲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⑤,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吾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节选自《史记》(有改动)

【注释】①与:结交,亲附。 ②赢:背、负。 ③卒:士兵

④疽: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⑤战不旋踵:指打仗勇猛向前。踵,脚后跟。

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⑴军霸上() ⑵军士吏被甲()

⑶天子且至() ⑷起之为将()

②请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⑵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③以【甲】【乙】两文观之,周亚夫和吴起在治军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点,周亚夫治军_______⑴__________,吴起治军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此外【乙】文中的吴起也体现出____ ___⑶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0.苏洵①,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②异等,皆不 中。 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输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录其《心术》《远虑》二篇。

(选自《宋书•苏洵传》

【注释】①苏洵,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文其二子轼、辙指的是苏轼和苏辙。②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举茂才异等,皆不 中 _ _ _ _ _ _ ② 悉焚常所为文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③苏洵发愤读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文章说说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21.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__②拊掌大笑曰____

③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__④谬矣: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杜处士)常以自随 D.(牧童)拊掌大笑曰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2. 蒸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③,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箄(bì):箅子。②馏:把半熟的食物蒸熟。③易夺:改正补充。

①对下面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拜访

B. 俱委而窃听 委:委托

C. 尔颇有所识不 识:记住

D. 如此,但糜自可 但:只,仅仅

②下面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A.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B.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C.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D.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③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和季方兄弟俩为了偷听大人的机密把饭煮成粥了。

B. 元方和季方兄弟俩善于抓住机会学习。

C.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说明兄弟二人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D. 兄弟二人的聪慧好学与父亲智慧的引导和鼓励密不可分。

23.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

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①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②文中的母狼是怎么死的?它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23.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粱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①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进行断句。(限断三处)

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③同是对他人进行劝诫,两文各自的内容是什么?可以看出劝者是怎样的人?

24.【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郢人》

【乙】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注】①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②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③鸱:猫头鹰的一种。④吓:怒斥声。

①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______

A.使匠石斫之 B.自夫子之死也 C.庄子往见之 D.仰而视之日

②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匠石运 斤成风(斧头) B.听而 斫之(砍,削)

C.惠子 相梁(相当) D.鹓鶵 过之(经过)

③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尽垩/而鼻不伤 B.宋元君/闻之

C.庄子/往见之 D.于/是鸱得腐鼠

④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

B.乙文叙述了鹓鶵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人理解的心情。

C.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

D.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

⑤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试为寡人为之。 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5.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年少时有器量,独特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①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经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及羊祜②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③,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

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 !

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 以赂,皆见推检④.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选自《晋书•山涛传》,有删减)

【注释】①嵇康:魏晋名士,与山涛、阮籍均属竹林七贤。②羊祜:与裴秀均为魏晋时期大臣。③推毂:推荐贤才。④推检:追究。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时人欲 危裴秀 ______ ②风俗颇 革 ______ ③亦 遗涛丝百斤 ______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陈郡袁毅尝为鬲令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B.以求虚誉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受而藏于阁上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凡所以赂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②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山涛的性格特点。

26.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 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 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 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⑦,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意气相投。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此处指国运。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⑦不逮:不足之处,比不上。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斯故/君臣合契 B.卒/令不闻其过

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 D.然/周则惟善是务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纳 ______ ②寻 ______ ③后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27.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④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释]: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尧知其贤德,欲禅让于许由。③孟贲( 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④圉:通御,抵挡,防御。

①下面加下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亲尝教以兵兵:士兵 B、壤地不削削:减少

C、临王之境临:挨着,靠近 D、何以当之 当:抵挡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②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③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特点?这样的劝谏方式有何作用?

28.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宇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fán):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慰问。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①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②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③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④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之的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用作动词,到…去。

(5)用作代词。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答案】(一)(1)先前;(2)平素,一向。

(二)答:这就好比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

(三)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对比;任人唯贤,大公无私。

刘基认为宰相应该有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的度量;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了刘基任人唯贤,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2.【答案】【小题1】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小题2】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3.【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与辨析。

A.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岂:难道;/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岂:难道。

B.句意: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安:安静;/句意:怎么分辨我是雄兔还是比雌兔。安:怎么。

C.句意: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焉:怎么;/句意: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焉: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D.句意为:告诫她说。戒:告诫;/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故选:A。

(2)句中重点词有:志,志向;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句子翻译为: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文本,可知孟子在听了景春的话后,先是指出公孙衍、张仪算不得大丈夫,然后列举妾妇之道,目的是将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的行为进行类比,表明他们只不是顺应君主的意志,并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称不上大丈夫。以此来达到驳斥的目的。

(4)本题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语段(二)中董宣面对公主犯法的家奴,坚持执法的公正,即使公主告诉了皇帝,皇帝要用鞭子打死他,他宁可自己死去也不屈服。皇帝让他给公主道歉,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都表明了董宣不屈从权利,心中有法,有自己的原则。据此可见他符合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答案:

(1)A

(2)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3)孟子用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进行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的是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算不上大丈夫。

(4)董宣对公主家奴犯法,依旧公正执法,亲自到公主家门前等待捉捕;公主告诉了皇帝,面对皇帝的责罚,他宁死与不屈从。后来皇帝让他给公主道歉,虽然他自己撞得满头是血,但他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表现董宣执法严明,公正有原则,不因为权利而屈服,是威武不能屈的真正表现,符合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标准。

参考译文:(一)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二) 董宣被特地征召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

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4.【答案】(1)钻鉧潭的景色。

(2)前者流急,清澈;后者平缓,清澈。

(3)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控诉。

【解析】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

《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文章重点写潭,第一段写潭状;第二段写得潭经过及潭上景物因人工改造而一显得更加优美宜人;然后就他与潭的密切关系感慨作结,余味无穷。

5.【解析】(1)担任;本来;等到;…的原因

(2)①弟子子皋/为狱吏 ②倾侧/法令

(3)①您并不是偏袒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

②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

(4)①自己确实有罪,应该受到处罚。

②子皋在断案时,反复对照法令,想找出轻判的理由。

③依法处罚了犯人之后,子皋又显出不安和同情的神色。

译文参考:

孔子担任卫相,他的弟子子皋担任狱吏,子皋依法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被砍脚的人得看守大门。有个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的人说:孔子图谋作乱。卫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逃跑了,弟子们也都逃跑。子皋跟着跑出门,断足守门人引导他逃到门边屋子里,官吏没有捕到他。半夜,子皋问断足守门人说;我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只得亲自砍掉了你的脚,现在是你报仇的时候,为什么竞肯帮我逃走?我凭什么得到你的帮助呢?断足守门人说: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当您按刑法给我定罪时,您反复推敲法令,先后为我说话,很想让我免罪,这些我也清楚。等到案子和罪刑决定了,您心里十分不快,脸色上都表露了出来,这我又清楚地看在眼里。您并不是彻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您的原因。

6.答案:(1)①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②到 ③长大

(2)①袁术让人拿出橘子招待他。

②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走时,陆绩(弯腰)告辞袁术,橘子掉落在地上。

(3)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孝敬母亲等答案皆可。

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又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胸怀,等到告别的时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带几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

文言实词辞的用法:

①古代的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  ②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③告别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  ④推辞,辞谢,拒绝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行》)

⑤文辞,文学  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人间词话》)

⑥言辞,话语,文辞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⑦借口  挟天子以另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

7.【答案】【小题1】①A②A【小题2】这时盲人们用手去摸。

【小题3】看待事物要有全局的眼光,切忌以偏概全。(意对即可)

【小题4】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8.【答案】①其中的 ②它的 ③他 ④难道【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意义的能力。其的用法常见的是代词,代人、事、物;做副词:其字加强祈使语气的用法:相当于可、还是;加强揣测语气的用法: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做连词:表示选择关系的用法:相当于是……还是……;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相当于如果。做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①句子翻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其:其中的;②句子翻译为:它的名字叫作鲲。其:它的;③句子翻译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其:他;④句子翻译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难道。

9.【答案】【小题1】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

【小题2】(1)奇:以……为奇 (2)善:好

(3)嘉:赞美,嘉奖(4)说:通悦,高兴

【小题3】有战功的人,壮年的时候用他的勇力,年龄大了就舍弃他,可以吗?

【小题4】A【小题5】(1)从王淮劝君王对有战功者不可老而弃之可看出他公正无私(或从王淮处理平寇事件,论功惟允可看出他处事公平);(2)从王抃恃宠胡作非为,王淮极力陈述他的罪过可看出他刚直不阿(或章颖因上书论事疏狂直率,皇帝打算将章颖贬职,可看出他刚直不阿);(3)从王淮行使宰相职权说的话中可看出他任人唯贤;(4)王抃恃宠为奸,淮极陈罪,章颖论事狂直,上将黜之王淮极力为他辩护,可见他爱憎分明。

10.【答案(1)A.行走; B.想要; C.到; D.睡醒/发觉。故选:D

(2)A.句意为:爱惜这一条溪水中的美丽月影。惜:可怜。今义:爱惜。

B.句意为: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临行:出发之前。古今异义一致。

C.句意为: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坐:犯了……罪。今义: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D.句意为:妻子儿子送我出门。妻子:妻子和孩。今义:男子的配偶。 故选:B

(3)ABD.正确; C.有误,无以语之主要是因为自己蒙冤被贬,不知后路如何,内心沉痛,不仅是因妻儿痛哭所至。 故选:C

(4)(4)两处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前者将月色比作美玉,后者将月色比作水,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美好。

(5)真宗的大笑是被杨朴妻子的诗文之幽默打动,表现出真宗的爽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苏轼妻子的失笑是在与苏轼沉痛分别时,反被苏轼的乐观豁达打动,是带着悲伤、无奈的笑。

(6)在《西江月》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虽被贬黄州,但能以山水为乐,行为放旷,自嘲自解;在《书杨朴事》中,苏轼即将入狱之时,还幽默地用故事安慰妻子,足见其豁达乐观。

(7)①(我)把这几句诗书写在桥柱上。②你难道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写一首诗送我吗?

参考译文:《西江月》:

黄州期间,春夜,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卸下马鞍鞯,以手臂支撑着躺在桥上休息。等到清醒的时候已经天明了,看远处山峦峰翠,再听近处流水声声,怀疑不是在尘世之中。于是作了这首词写在桥柱上。

月色照耀下春水涨满、溪流汩汨;天空中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马鞍鞯尚未解下,马儿活跃的时候,我就想在这芳草之上醉卧入眠。爱惜这一条溪水中的美丽月影,千万别被马儿踏碎了这皎洁的月色。解下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醒来的时候听见,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书杨朴事》:

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名)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子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11.1)D A.句意: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莫:没有谁。解释正确。

B.句意:赵奢不能驳倒(他)。难:驳倒。解释正确。

C.句意: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予:给。解释正确。

D.句意: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遣:派。解释不正确。

(2)D 句意为: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故断句为: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故选:D。

(3)C A.从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中可知,得到父亲的赏识分析不正确。 B.从破赵军者必括也中可知,怕他在战争中死去分析不正确。 C.分析正确。 D.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中可知,说明她很自私分析不正确。

(4)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

(参考译文: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12.【答案】(1)C有误,民怪之一句中怪是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2)新法施行满一年后,跑到秦国国都投诉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

(3)立木南门,徙者奖励 太子犯法,刑其师傅 取信于民

参考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做到的人就给他十金。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木头。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动了那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个方法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岂信然邪(确实)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3.答案:(1)①放下②到、往③如果④才

(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3)遇到亲朋好友(老朋友)像不认识一样,有的时候(因为专心背诵)掉到山谷里,也不会后悔。 (4)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4)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读书;车胤:囊萤读。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捆着书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认识,有的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14.答案:(1)B; B.有误,谤:提建议。

(2)A; A.以:按照; B.以:因为; C.以:用; D.以:表修饰,不译。

(3)B; 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倒装句);

B.句意: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判断句);

C.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倒装句)

D.句意:这个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尽地诉说(自己)所听到的事,(村中人)都感叹惋惜。(省略句)

(4)D; D.有误,岑文本认为,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

(5)①(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就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

②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

【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

唐太宗时,很多人写信谏言,往往信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于事无补,唐太宗对这些信件很厌恶,想将写信的人降职查办,魏征对太宗说:古代有人使用谤木,让人把自己的过失刻在谤木上,封事,应该是从谤木传承下来的吧……皇帝您想要听自己处理事务的得失,应该让对方畅所欲言。如果对方说的对,将对朝廷有益处,如果不对,也对政务没有什么影响。太宗听完很高兴,就奖励了写信谏言的那些人。

有一天,太宗大宴群臣,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

15.(1)B B.错误,火烧边界苇薄是北兵。

(2)卤簿所止∕则置地上∕故令北人捉之∕力撼不可少动

(3)①暗中 ②只是

(4)他每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说议和,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

(5)侧面描写。烘托了王司马的威名,令北兵望而生畏,赶紧逃走。

(6)我赞同小文的说法。因为本文只是表现了王司马这个人物,并没有涉及对统治阶层的批判和讽刺。

参考译文:  大司马王霁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镇守北方边境时,曾经让铁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杆刀,刀面宽一尺,重千斤。他每次巡视边防的时候,就让四个大力士抬着。

每到一处,他总是让人把大杆刀丢在地上,故意让北边敌兵来拿。敌兵发现大杆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拼尽全力,刀还是一动不动。王司马又暗中用桐木照大杆刀的样子另做了一把,宽窄大小一模一样,外面贴上银纸,经常拿着这把假刀在马上挥舞。北边敌兵看了,无不震惊他力大无穷。王司马还在边关外插上芦苇作边界,芦苇墙横斜几十里,像篱笆一样,他还扬言说:这就是我的长城。北边敌兵一来,把那些芦苇都拔下烧掉了。王司马又命人重新插上。不久,又被烧了。这样搞了三次。到第四次时,王司马在芦苇下埋上火药炮石。当敌兵再来焚烧时,火药炮石爆炸,敌人死伤很多。敌人逃跑后,王司马又像先前一样插上芦苇。敌兵远远望见,都退走了。因此北边敌兵害怕王司马,对他服服帖帖。

后来,王司马年纪大了,请求告老还乡。他一走,边塞又紧张了。朝廷只得召他复职。当时,王司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极力推辞。皇帝安慰他说:只是麻烦你躺在那里镇守就行了。于是,王司马又到了边塞。他每巡视一处,就躺在帷帐中。北边敌兵听说王司马来了,都不相信。于是假说议和,准备检验王司马是不是真的来了。议和时,卫兵掀开帘幕,他们看见王司马真的安然地躺在里面,连忙惊慌逃走了。

16.1.【解答】A.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A有误;

BCD.正确。故选A。

2.【解答】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故A不符合题意。B用。故B符合题意。

C表转折的连词/表并列的连词。故C不符合题意。

D况且/将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解答】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句意: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A.轻易错误;直接错误,故不选A;

B.正确;C.虽然错误;轻易错误,,故不选B;

D虽然错误;直接错误,,故不选D。故选B

4.【解答】C卖油翁骄傲错误,有自信但没有骄傲。故C错误。

17.【答案】【小题1】(1)书:写;(2)及:等到;(3)遍:全面地;广泛地;(4)遂:于是,就。【小题2】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小题3】A 甚至白天黑夜忘记睡觉吃饭,只致力于读书。

B匡衡就给他做工而不要他的报酬(工钱)。

【小题4】为他的勤奋好学而感叹。

主人很是感动,露出赞赏的神情:唉,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我一定把家藏的书都借给他,满足他的求知心。

【小题5】凿壁借(偷)光 囊萤映雪;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

【小题6】欧阳修从小而有志于学,匡衡面对无灯、无书的恶劣条件,积极想办法学习,他们的成就来自于好学、乐学,他们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做乐学上进,积极进取的人。

18.答案:

(1)①池塘 ②有人

(2)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房子不够了,很值得考虑。

(3)鲁公治园犹豫不决,畏手畏脚,最终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听从他人片面的意见,没有主见,没有目标与毅力,终将一事无成。

译文: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19.【答案】【小题1】(1)驻军、驻扎。(2)同披,穿着。

(3)将要。 (4)将军。

【小题2】(1)(守军或军中官兵)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2)披甲戴盔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小题3】(1)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2)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得人心(3)为求功名而失之残忍

20.(1)①考中;②全、都;

(2)一时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

(3)示例:苏洵读书很勤奋刻苦;苏洵读书很晚。非勤奋刻苦不能读书;只要学习,就为时未晚。勤奋。

【参考译文】

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一年多后去考进士,又去考茂才异等,都没有考中。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更加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写文章一会儿就写了几千字。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苏洵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后,士大夫争相传阅,一时间,学习写作的人都抢着模仿苏洵文章的写法。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因其文章太多,不可能一一抄录,现将其《心术》、《远虑》二篇文章摘抄于此。

21.【答案】(1)①晒;②拍手;③却;④错误。

(2)①牛斗的时候,力气集中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②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3)B结合语境可知,这里应为(杜处士)尤所爱。故B补充错误。

(4)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22.B.俱委而窃听 委:抛弃,舍弃,亦指舍弃、停止手头的工作。原题干表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ACD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故选B。

本题句子的意思是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根据句子结构,所以正确的断句是: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A.根据文中的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可以知道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故A 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故选A。

23.【答案】【小题1】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小题2】①被两个牧童故意戏耍在两棵树之间不停奔跑累死。②它是一只有强烈母爱的狼。

24.【答案】【小题1】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

【小题2】(1)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

(2)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小题3】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可以看出孙权对下属的关心与懂得如何劝人;陶母劝儿子拒贿,可以看出陶母的教育严格。

25.【解析】(1)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 A.代词,它。 B.助词,的。

C.代词,他。 D.代词,它。 故选:B

(2) ABD.正确。 C.有误,句意:惠子在梁国当宰相。相,当宰相。故选:C

(3)ABC.正确。 D.有误,正确停顿应为:于是/鸱得腐鼠。 故选:D

(4)ABC.正确。 D.有误,两文体现了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浪漫主义风格。

(5)①重点词语:第一个为,给。第二个为,做。句意:(请你)试着替我这样做一遍。 ②重点词语:或,有人。欲,想要。句意: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

译文: 甲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26.(1)加害、陷害(2)改变( 3)送、赠送

C 解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不译。A项前者为动词做,担任,后者为介词对,向。B项前者为连词来,后者为连词因为。D项前者为固定短语,前者表根据,译为用来……的,后者表原因,译为……的原因。

(1)(嵇康)临刑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山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

(2)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完好如初。

重情重义、选贤任能、谨慎节俭、为官清廉。(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7.(1)B (2)①接受、采纳②不久③后人((3分),每小题1分)

(3)①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独自保全自己的家族。(2分)

②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不同的。(2分)

(4)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君主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3分)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应共同安定天下,安危与共,如果君主能接受(臣民)忠诚的谏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如果君主自身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国家不危难灭亡,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独自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为人非常)暴虐,臣子不敢进言,终于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隋朝灭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久远,我和各位大臣哪能不谨慎,(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夭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不同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徳,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肆意骄奢淫逸,喜欢施行刑罚,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施行仁政可以延长国运,施行暴政则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虽为帝王,(但是)即便与平民作比,平民也认为自己受到了羞辱;颜回和闵损虽是平民,但与帝王作比,帝王也以此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足,被人嗤笑。

28.【答案】【小题1】A兵:兵法。故A错误。

【小题2】①虽然这样,(但是)大王已经把问题摆在我面前了,我怎么敢不回答呢?

②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欢它。

【小题3】特点:迂回曲折,委婉劝谏。作用:通过举例类比进行劝谏,易于赵王接受。

29.【答案】【小题1】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小题2】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小题3】(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小题4】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

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

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孔子相卫意思和原文简介  相卫  相卫词条  孔子  孔子词条  文言文  文言文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意思  意思词条  
热议

 小藕粉,秋季腹泻

入秋以后,很多很多肠胃不太好的人都会出现腹泻的问题,这大多是肠胃虚弱造成的,需要日常调养才行,那么该如何调理呢?调理肠胃,饮食上需注意4个原则一、量少质精肠胃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