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0日讯(通讯员 石荣)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当天,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处主办,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精神卫生项目办承办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刘光亚副主任医师以心身共健,幸福人生为主题,进行了科普直播。
刘光亚指出,心理疾病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即使在遗传上存在脆弱或风险因素的个体,如果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中成长,发生心理疾病的比例并不很高。
这就给我们启示,如果能够及早评估一个人遗传上的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构建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成长环境,有助于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刘光亚说,改善个体所处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微环境三方面。比如,从社会层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减压减负,提倡稍慢的生活节奏;家庭层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亲子关系;对个人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运动、饮食和睡眠习惯,等等,这些都从环境方面着手,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应激事件是外部环境中很重要的一个危险因素。面对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交通事故、离异、升学等变化,一些人无法在心理和生理上有效应对,出现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即可称为应激障碍。对此,刘光亚建议,在应激事件发生后,除了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外,外界主动提供心理干预措施,监测心理变化,可以有效预防应激障碍的发生。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关注。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叶海森主任医师指出,分析那些精神心理异常的患儿的成长环境可以发现,被忽视或过强刺激(天灾人祸、打骂、体罚、过高的关注或要求)的成长环境,都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发育。被忽视,孩子就无法在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安慰和支持,不利于理解世界和发展基本的信任;被过度刺激,孩子往往对环境的敏感性过高(反击、逃跑)或过低(躺平),不管哪种都更易出现精神心理异常的情况。
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亲子关系。叶海森强调,家长应注意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家庭的需求不一样。处于幼儿期的孩子,需要父母较多的陪伴,积极的关注和反应,从而建立自尊自信。对于儿童期的孩子,父母应从完全的引导者慢慢转型为辅助者、帮助者,教会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青少年期的孩子,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的空间,并出现对父母权威的反抗,此时,父母要更多的尊重孩子本身,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和独有性格,拥有自我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