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价中标是采购能力不足的表现
SCMP555555
最低价中标是便宜没好货,稍有实践经验的人都明白,更不用说那些工作了几十年的高管。最低价中标也是系统地淘汰优质供应商,一方面因为优质供应商的价格往往不是最低,物美价廉是个理想状态;另一方面优质供应商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逆向淘汰劣质客户。你看那些价格至上的公司,到后来的合作对象就只剩那些质量眼中的淘汰供应商。老总当然知道这点,那为什么还是要制定最低价中标的政策,在订单、项目层面的小优化上一条路走到黑呢?
表面上看这是老总的问题,其实是个采购和供应链管理职能的问题:供应商管理流程不健全,采购和供应链从业人员水平低下,导致其没有能力实现供应商层面的大优化。如果追求供应商层面的优化,风险是既达不到供应商层面的大优化,又失去了料号、项目层面的小优化。对老总来说,就是即使花了钱,也没法保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或者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先把订单、项目层面的小优化拿到手再说。直观地讲,就是先把钱省下。再加上廉政建设、公共采购等一系列敏感的话题,料号、项目层面的小优化就成了很多公司的政策。
采购的能力不足,究竟是哪个层次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是管理层的不足,即所谓的“三无”管理层:这些人①没有系统学过,比如在大学里读采购与供应链专业,或者接受系统的认证;②没有系统做过,比如在建制完善的企业系统做过采购与供应链。有些人尽管有一二十年的从业经历,但一直是在粗放环境中低水平重复,就如早晨从桥东走到桥西,晚上从桥西走到桥东,虽说“走过的桥比别人走过的路都长”,那也算不上系统做过;③没有系统提高、总结过,所以没有能力完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和流程。
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的发展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人才短缺,导致很多人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被提拔到不胜任的职位,尤其是中高层职位。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些人成了决策者,就成了采购和供应链职能更上一层楼的障碍。而在企业轻资产的过程中,采购和供应链扮演的角色更重,这些管理层就成了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