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水浒传作者(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至今众说纷纭?)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那么,这部神作的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根据《少室山房笔丛》的记载,《水浒传》的作者为施耐庵无疑: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其门人罗本亦效为《三国志演义》。明人林瀚在《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序》亦支持了这种说法:《水浒》则钱塘施耐庵集成。

《水浒传》为施耐庵所著的说法在我国广为流传,不过,史学界素有反对声音。

有人认为,明朝嘉靖时期的小说作者并不会在卷首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所以施耐庵只是作者的笔名或假借之名。除此之外,不少学者指出《水浒传》中出现的许多地域名是明朝以后出现的,所以活跃于元末的施耐庵不可能知道这些地名。

鉴于这种说法,有不少学者认定《水浒传》的作者另有其人。如:胡适先生就曾指出: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是一个假托的名字。于是,另一种说法悄然兴起,也就是《水浒传》的原作者是罗贯中。支持这种说法的学者亦从文献中搜集了许多证据。

例如,在《水浒传叙》这部作品中,就提到了越人罗氏……为此书,共一百回的说法。而万历朝出版的《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称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集。直到民国时期,仍有许多学者支持此类说法。如鲁迅、俞平伯均认为,《水浒传》的简本就是罗贯中创作的。

不过,这种说法亦不乏反对者。

有学者认为,《三国志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不过《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之间的文风差距甚大,二者的语言风格堪有天壤之别。我们知道《三国志演义》所使用的文风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而《水浒传》是十分接地气的大白话。我们知道,小说作者很难同时驾驭这两种文风,更何况是使用两种文风创造两部巨著呢?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两部小说的文笔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例如《识馀》的作者惠康野叟就曾说过,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既是如此,这部巨著的原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有人结合了上述两种说法,猜测《水浒传》为施、罗二公合著。例如知名书评家金圣叹,就支持此类说法。

我们知道,金圣叹先生曾对《水浒传》进行过一次腰斩,将后五十回的部分删去。金圣叹的看法如下:

一部书七十回,可谓大铺排,此一回可谓大结束。读之正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更无丝毫未了之憾。笑杀罗贯中横添狗尾,徒见其丑也。

由此可见,金圣叹先生认为《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大聚义以后)完全属罗贯中狗尾续貂,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过,金圣叹先生并没有给出依据,所以我们无从判断金圣叹何出此言。

即便是合著说,民间亦不乏持有反对观点的历史爱好者。

有人认为,施耐庵著书时的年龄在四十二岁,此时的他已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成熟作者。反观这一时期的罗贯中,还只是个刚离开襁褓的顽童。等到罗贯中有了写书的能力时,《水浒传》起码已定稿二十年,此时任何人进行续写都有画蛇添足之嫌。

况且以《三国志演义》的风格来看,这部书中的战争描写都是相当详实的,罗贯中先生为了生动刻画战争场面,一定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书中出现的地理位置,大多与历史严丝合缝。即便是杜撰出来的部分,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反观《水浒传》,其中绝大多数的战争都是历史上未发生过的,这部书里的一些战争描写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漏洞百出。从《水浒传》的战争描写中足见作者文笔之缺陷,起码作者不擅长描写战争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倘若罗贯中先生来编辑整理甚至续写水浒传,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明显的错漏。罗贯中乃施耐庵先生的弟子,作为弟子者,总不至于看着老师的作品错漏百出吧?

当然,除了上述说法之外,民间还流传着集体创作说等说法。遗憾的是目前关于《水浒传》作者的探讨众说纷纭,每个观点的持有者都能拿出证据,是以至今仍无定论。

参考资料:

【《水浒传叙》、《三国志演义》】

搜索建议:水浒传作者  水浒传作者词条  
热闻

 【歌词】不再想爱 / 歌手:罗华...

罗华强-不再想爱演唱:罗华强作词:罗华强作曲:罗华强lrc:落叶星空没有理由我们就这样分手不必回头你说不想看我泪流一个人静静的走看见恋人手挽着手你是否会有痛心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