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端午即事(《端午即事》译文及赏析)

端午临近,摘选了关于端午的诗三首作分享。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最早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到了宋朝,粽里有馅,中间夹枣、豆、杏之类。

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据说艾叶气,熟芬芳,能通九窍,去疾病,故载于帽子上。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屈原《涉江》一诗云:带长铁之陆离分,冠切云之崔鬼。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翻译: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赏析: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端午即事

南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注释:

1.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2.故人:古人,死者。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3.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4.夙昔:指昔时,往日。

5.灵均: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6.隔:间隔,距离。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翻译: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赏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注释:

1.自:自从。

2.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3.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翻译:

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谁口中传出?民间代代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波浩淼,空空荡荡,虽然楚江宽阔,也洗不尽正直之臣的冤屈。

赏析:

端午,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搜索建议:端午即事  端午即事词条  
热闻

 贪婪的小刺猬童话作文

贪婪的小刺猬童话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展开)

热闻

 调制乳粉和奶粉的区别

在买奶粉或者乳铁蛋白、益生菌这类产品时,家长们多多少少也听到了调制乳粉和配方奶粉的概念,但是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而且听到调制乳粉,容易给人产生一种廉价的感...(展开)